首頁 育兒 學習當爸媽

我是醫生、也是媽媽!陳欣湄:「螺絲調鬆一點」

當了媽媽以後,每天面對孩子數不清的狀況,難免會頭痛乏力。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的陳欣湄醫師,分享孩子在嬰兒期、斷奶後的營養補充原則,以及強化免疫力的訣竅。
我是醫生、也是媽媽!陳欣湄:「螺絲調鬆一點」

 

身為新手媽媽,最怕孩子營養不足。

嬰兒期補充營養 別忘了纖維質

陳欣湄的二寶目前8個多月大。她表示,孩子開始吃副食品以後,她將營養補充的重點放在「纖維質」。「奶水含有蛋白質卻缺乏纖維,加上纖維可以促進腸道健康,所以我每餐都會讓孩子吃各種不同顏色的蔬菜。

不少家長認為茄子、青椒等氣味強烈的蔬菜對嬰兒太刺激,但陳欣湄一開始就讓孩子嘗試;「從小讓孩子多接觸不同種類的食物可以降低孩子未來偏挑食的機率。除非是辣椒、大蒜等味道刺激的辛香料,否則不必對孩子吃的食物有太多限制。

替寶貝挑選營養品 把握2原則

在一般食物之外,陳欣湄也會讓孩子適量攝取營養補充品。「我選擇營養品有兩個重點,一個是『無法從食物中獲得的營養素』、一個是『對孩子的健康有長期助益的營養素』。因為我們家比較少吃魚,所以我會用魚油替孩子補充DHA,另外再讓孩子吃益生菌保持腸道健康。」

她表示,營養品和食物一樣,越天然越好。她通常會用添加果寡糖的益生菌取代香蕉、草莓口味的益生菌,並將益生菌灑在無糖優格上增添口感。她笑說,還好兩個小孩都很喜歡酸味,對優格的接受度蠻高的。

延伸閱讀:破解常見8迷思,寶寶的營養補充品清單

小孩感冒是成長必經歷程 別太緊張

許多媽媽一看到小孩流鼻涕、打噴嚏就緊張得不得了,但陳欣湄家的兩個孩子卻時常掛著兩條鼻涕到處跑。「我知道不少媽媽都會擔心孩子感冒,但感冒不等於免疫力低下。如果孩子的症狀很輕微,沒有發高燒、脫水、食慾不振或活動力下降,不一定要服藥到症狀完全消失。」她表示,身為媽媽已經有夠多壓力,換個角度思考、將感冒視為孩子成長必經過程,才能讓身心保持健康。

比起增強抵抗力 讓免疫系統維持平衡更重要!

除了不要將感冒視為洪水猛獸,陳欣湄也點出一般家長常見的迷思;「許多爸爸媽媽都以為強化免疫力可以預防生病,殊不知『讓免疫系統維持平衡』才是

健康的不二法則。」她解釋,免疫系統的平衡仰賴腸道下方的免疫細胞,不健康的腸道會打亂免疫細胞運作,增加過敏、發炎的機率。平常只要避開高鹽、高甜與加工食品,就能讓孩子獲得良好免疫力。

教規矩不能心軟 一定要說到做到

小小孩難免會「歡歡」,但陳欣湄家的大寶卻總是被朋友稱讚很乖。「我是一個很有原則的人,答應小孩的事一定會做到。比方說姐姐想吃優格,我跟她說等一下會幫她買,就算她忘記,我也會買來給她吃。教導規矩的時候也一樣,不行就是不行,絕不會心軟,所以孩子不太會對我無理取鬧,因為他們知道媽媽會說到做到。」

如何讓孩子停止哭鬧?給他「台階下」很重要

當孩子無故哭鬧,陳欣湄通常會持續與孩子對話,讓他知道爸爸媽媽有設身處地替他設想;「我一開始通常會先問他:『為什麼哭?』如果孩子說不出來,再幫他推測可能的原因:『不說沒關係,馬麻自己猜,是不是因為...』接著告訴他面對這種情況應該怎麼做:『馬麻可以理解你為什麼會難過,但你這樣大哭大鬧,馬麻沒辦法幫助你,等你感覺好一點再跟馬麻說,可以嗎?』如果孩子還是持續尖叫哭泣,我會先去處理其他事,過5分鐘再去抱他。」陳欣湄表示,孩子知道大人願意和他溝通、傾聽他的需求,比較能夠讓孩子冷靜下來。等孩子的情緒稍微平撫,用擁抱或親親給他一個台階下,就可以讓孩子抽離哭鬧的狀態。

延伸閱讀:小孩愛亂打人?先分辨3種原因,再採取5種不同處理方式

讓孩子知道大人願意和他溝通、傾聽他的需求,比較能夠讓孩子冷靜下來

擔心孩子感染COVID-19 觀察小撇步學起來

前陣子疫情爆發,很多父母一看到孩子咳嗽、發燒就緊張得不得了。陳欣湄表示,如果不確定孩子是感冒或感染COVID-19,可以觀察孩子是否鼻塞、流鼻水;「根據統計,COVID-19的表現以咳嗽、喉嚨痛為主,鼻塞、流鼻水較少見。如果孩子合併這兩種症狀,比較有可能是感冒。還有,過敏也可能會咳嗽,如果孩子平常就有咳嗽或鼻涕倒流的症狀,有可能是過敏發作,這種情況也不用太擔心。」她提醒,COVID-19的患者通常會出現「喘」及「呼吸急促」的症狀,而一般感冒很少會有這兩種表現,如果孩子在感冒症狀之外合併「喘」及「呼吸急促」,最好有警覺馬上就醫檢查

Tips.雖然疫情期間要儘量避免到醫療院所,但如果孩子生病的症狀加重,或一直沒有改善,還是要就醫治療。

新手媽減輕壓力 這樣做就對了!

新手媽媽照顧孩子難免會手忙腳亂,尤其在疫情爆發期間更容易慌張。陳欣湄建議,媽咪們與孩子相處時可把握以下3項原則:

1.將母親角色簡單化,不要想得太複雜

做為母親,看孩子出現病痛難免會擔心、自責,其實只要學會辨別「哪些情況一定要就醫」(例如高燒不退、活動力下降、嗜睡、脫水…),掌握「讓孩子吃原型食物、不吃加工食品」、「不餵食過量保健食品或藥物」的原則,不需要給自己太大壓力。將母親角色簡單化,才不會讓身心出問題。

2.用對待朋友的方式對待孩子,讓他感覺被尊重

與孩子磨合時耐心傾聽他的需求,以對待朋友的方式與他互動,讓孩子感覺被尊重,他就會願意與你溝通。

3.允許自己和孩子有犯錯空間

孩子犯錯時不要太沮喪,或將問題全部歸咎到自己身上,給彼此多一點成長與犯錯空間,身心才會健康。

延伸閱讀:妳累了嗎?7招家庭溝通術,幫媽媽拒絕失衡的「情緒勞動」

 

更多精彩內容請看:【嬰兒與母親】2021年7月號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諮詢/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 陳欣湄

照片/陳欣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