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庭 健康百寶箱

「驚蟄」到!病毒伺機而動,養生首重祛濕氣

24節氣中的「驚蟄」落在每年的3月5至7日,此時春天正式來臨。驚蟄象徵著「春雷鳴動,萬物萌發」,不論是植物、昆蟲、冬眠的動物都通通甦醒過來,而臺灣此時濕氣較重,黴菌、細菌也大量孳生。
「驚蟄」到!病毒伺機而動,養生首重祛濕氣

 

動物昆蟲自入冬以來即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ㄓˊ)」;到了這時天氣轉暖,大地春雷,而「驚蟄」即上天以打雷方式驚醒蟄居動物的冬眠。

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的資料顯示,中北部地在驚蟄左右為水稻插秧盛期。「驚蟄」象徵春雷初響,萬物萌發之景象,在驚蟄前太平洋高壓過早發展而有打雷,會使中南部地區雨水連綿,此種反常現象會使得低窪區發生災害,亦會使得西部沿海鹽田之晒鹽受到影響。

由於驚蟄後,不論害蟲益蟲全部復甦,古人為了防害蟲便有兩項含有衛生意義的習俗,一是聽到第一聲音春雷響時,要趕緊將衣服抖一抖,俗信這樣可以經年不受蝨子、跳蚤侵襲;二是驚蟄日要取石灰灑在門限外,讓蟲蟻整年不敢上門。

 

節氣與諺語

  • 驚蟄聞雷米似泥:驚蟄日打雷,表示節氣無誤,風調雨順,稻穀豐收,米價便宜。
  • 二月初二打(音ㄉㄢˊ)雷,稻屋較(音ㄎㄚ)重過秤鎚:義同前,主收成很好。
  • 驚蟄鳥仔曝翅:驚蟄後氣溫升高,不但土中蟄蟲出動,連鳥兒也飛出老巢,停在樹枝上晒太陽。
  • 未驚蟄打(音ㄉㄢˊ)雷,會四十九日烏:驚蟄之前就打雷,會連續下四十九天雨。

延伸閱讀:季節交替,Baby又開始打噴嚏、酷酷嗽、眼睛癢…家事達人教妳居家防蟎、抗敏小技巧

 

驚蟄到!寶寶版的養生法則

驚蟄過後乍暖還寒,早晚溫差大,這樣的天氣讓抵抗力較不足的嬰幼兒難以招架,許多病菌趁此時伺機而入。應該如何養生?

1.祛除體內濕氣

首先飲食上面集中去除體內濕氣,同時減慢濕氣的增長速度。以中醫的角度來看,濕氣一旦集中在脾胃,腸胃功能減弱,就很容易讓病毒趁虛而入,像腸胃炎、腸病毒、水痘等都在此時流行。

飲食宜:如果孩子已經滿1歲,不妨用山藥、芡實、茯苓、薏仁燉四神湯給孩子喝。薏仁的挑選煮建議用大薏仁,因為大薏仁的去濕效果比小薏仁好。另外,白扁豆對祛除濕氣也有很好的效果。

飲食忌:寒涼食物容易讓濕氣在脾胃累積,春天最好少給孩子吃水梨、葡萄柚、椰子汁、奇異果、柿子、小米、大麥、蓮藕、綠豆、白蘿蔔、大白菜以及苦瓜、香瓜、絲瓜、黃瓜等瓜類。炸雞、薯條、蛋塔、甜甜圈、香腸、熱狗等油膩、難消化的食物容易生痰,也應避免給孩子食用。冷飲、冰品對身體有百害而無一利,平常就要盡量避免給孩子食用。

延伸閱讀:4〜12個月大的離乳食譜,春天了!baby的節氣副食品

2.流汗馬上擦乾

孩子運動後、半夜睡覺汗濕最好馬上幫他把汗擦乾;儘量避免雨天帶孩子外出,以免孩子的身體變得「濕答答」。

3.定期除濕

室內濕度控制在50%,可有效減少塵蟎。不僅如此,衣櫃、衣物間也應定期除濕,特別是木質衣櫃更要勤勞除濕。想讓衣服保持乾燥,可在曬乾後用熨斗燙過一遍。但不要用蒸氣熨斗,以免水氣附著在衣服上。

4.適時的曬太陽

此時天氣雖然忽高忽低、日夜溫差大,但仍應趁天氣好時,帶孩子到戶外走走,以增強活動力,曬太陽有助於強化免疫力、預防各種感染源、消滅身上的病菌。但記得外出時應幫孩子多準備1套替換衣物,流汗或衣物弄濕時可馬上更換。

延伸閱讀:本季流行小兒疾病全攻略,搞懂「春季病」 春遊超Happy!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