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哺餵母乳絕招大公開!穴道也能助發乳、消脹奶

哺餵母乳的歷程對於許多媽咪來說相當辛苦,也經常遇到重重困難,導致難以持之以恆。本文列舉許多哺乳媽咪的常見問題、中醫穴道與中藥材等,期待您在看完本篇文章之後,哺乳之路能夠走得更長久、更順遂。各位哺乳媽咪辛苦了!
哺餵母乳絕招大公開!穴道也能助發乳、消脹奶

 

堅持哺餵母乳的媽媽,一路走來相當辛苦。除了一般衛教的護理觀念,從中醫的角度,也能幫上忙。五個可以刺激乳汁分泌的穴位、二個可以消脹奶的穴道,哺乳媽媽一定要記起來!

 

乳汁分泌不足的原因?

如果已確定含乳的姿勢正確、母親喝的水量足夠、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已多吃、也都經常哺餵母乳,但是奶水依然不足,那麼可以試試看中醫的方法。亞東紀念醫院傳統醫學科林巧梅醫師表示,乳房屬於陽明胃經、乳頭屬於厥陰肝經,與脾胃、肝經都息息相關,奶水生成不足或不通暢都是常見泌乳不足的原因。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奶水不足的6大常見原因如下(有時候會合併不同的原因,同時出現。建議還是請中醫師判斷自己屬於哪一種類型會較為準確):


1.肝鬱氣滯:

許多產後媽咪因為「肝鬱氣滯」而導致乳汁分泌不暢。所謂「肝鬱氣滯」是指因情緒壓力而使氣血運行不順,乳汁分泌受阻。

症狀:乳房會脹痛,乳汁卻擠不太出來;同時感到胸悶、食慾不振、胃口不佳。

調理中藥:柴胡、香附、青皮可疏肝理氣。
 

2.氣血虛弱:

懷孕或生產過程會耗氣傷血,導致氣血虛弱,乳汁生成不足。

症狀:乳房柔軟、不會因脹奶而有脹痛感,不過會感到疲倦、嗜睡、沒胃口、頭暈目眩、脈搏較弱。

調理中藥:「補氣」的中藥例如黨參、黃耆、白朮、山藥;「補血」的中藥則如當歸、白芍、何首烏、地黃等。
 

3.痰濕阻絡:

產後補過頭或孕期飲食過於油膩,會影響到脾胃消化系統,身體代謝不良、脂肪囤積,乳腺阻塞,乳汁分泌自然不順暢。

症狀:母親體型較豐腴、皮膚軟嫩不結實。常會感到胸悶、噁心,如廁時會發現糞便經常濕軟不成形,舌頭上白色的舌苔很多。

調理中藥:蒼朮、薏苡仁。
 

4.陰液虧虛:

所謂的「陰液」,泛指體內的水分、血漿和組織液等。倘若產後湯湯水水喝不足、產後流汗量大或是產後大出血,都會導致體內陰液不足,使乳汁生成不夠。

症狀:口乾舌燥、排便乾硬、皮膚乾燥。

調理中藥:「養陰」的中藥,例如麥門冬、天花粉等。
 

5.瘀血阻絡:

產後4週惡露仍沒排乾淨或是剖腹產產後沾黏,體內有瘀血,瘀血阻滯衝任,亦可能導致奶水量不足。

症狀:小腹有硬塊、小腹刺痛。

調理中藥:可服用「化瘀」的中藥,例如益母草、桃仁等。
 

6.熱毒壅盛:

「熱毒壅盛」也就是我們所說「乳腺炎」,屬於發炎反應,症狀是乳房紅、腫、熱、痛,甚至可能會發燒(若24小時內沒退燒須就醫)。

乳腺炎有時候是由「肝鬱氣滯」所演變而來,乳汁鬱積在乳房內,卻排不出來。如果沒有經常將奶水擠出,就會引起乳腺炎。不過即使母親有乳腺炎的問題,仍可正常餵奶。

症狀:發燒、胸部局部紅腫熱痛,乳汁可能含有少許膿液。

調理中藥:「清熱」的中藥如金銀花、蒲公英,可幫助消炎。(有乳腺炎時,也可以酌量加入青皮2~3錢。)

注意事項:有乳腺炎的母親,不能同時服用補氣、補血的中藥,身體將更難消炎。

 

延伸閱讀:哺餵母乳絕招大公開

幫助發奶的中藥材

 

其他常用發奶中藥材?

除了以上各種中藥材以外,還有主要功能為「通絡下乳」的中藥材也都可以同時服用,例如:通草、王不留行、路路通等。無論是屬於以上哪一種類型的人,只要想要發奶,都可以添加這幾味中藥在藥膳或生化湯中,一般使用1~3錢即可。但是感冒、發炎、感染時,最好暫時停用藥膳,以免補到病邪。
 

推薦藥膳

許多哺乳母親有「肝鬱氣滯」的問題,此類型的母親可以嘗試服用這帖藥膳:準備柴胡10克、當歸12克、白芍20克、白朮10克、生地20克、麥冬15克、王不留行9克、通草6克,將全部中藥材煎成藥汁或做成藥膳料理,將有助於發奶。
 

如何留意不要「補過頭」?

林巧梅醫師指出,服用發奶中藥,若不想適得其反,可留意有沒有這些「補過頭」的症狀:便秘、口臭、長痘痘或疹子、尿液顏色偏黃、口乾舌燥等,有時候乳腺炎也可能因為吃太補所引起。如果母親補過頭,喝了母乳的寶寶也會感到燥熱,進而影響到寶寶的體質。
 

哺乳母親不宜吃的食物?

產後一週內不宜吃含有麻油或酒的食物,哺乳期間也建議不要吃得過於油膩,營養須均衡。韭菜、麥芽、人參都可能會導致退奶。

哺乳媽媽不能吃的食物

刺激乳汁分泌的穴位?

1.天宗穴:位於肩胛骨中線上方約1/3凹陷處。

刺激乳汁分泌的天宗穴

2.膻中穴:在身體正中線上,乳頭連線的中心點位置。

刺激乳汁分泌的膻中穴

3.少澤穴:小拇指指甲外側邊緣。

刺激乳汁分泌的少澤穴

4.乳根穴:兩乳乳頭正下方、乳房的根部位置。

刺激乳汁分泌的乳根穴

5.其他穴位:腳的大拇指與食指之間的縫隙,可以整條加以按摩,這是太衝穴和行間穴的位置。

刺激乳汁分泌的其他穴位

 

以上這些穴位在擠乳或餵奶前可以多加按摩,所有人都適合按,按到穴位有一點痠脹感即可停止。

 

脹奶時,可以先拍打穴道

步驟1.

當乳房脹奶疼痛時,建議母親暫緩擠乳。可以先輕拍腋下,左右各拍5分鐘。拍打完之後,再捶打膝蓋外上方2吋、肌肉凹陷處的梁丘位置5分鐘,這是肝經與胃經的穴位。

脹奶時可以拍打肝經胃經的穴位

步驟2.

先找到膝蓋下方一小塊突起的骨頭處。骨頭下4個手指的地方,有一個凹陷的地方,這就是足三里的位置,在足三里處可左右兩腿一起捶打5分鐘。

脹奶時可以搥打足三里

擠乳前的「熱身小運動」

想要促進乳汁分泌,擠乳或餵奶前5分鐘,媽咪可以先幫乳房做一點「熱身運動」。

做法很簡單,用雙手的手掌根部,將乳房由外向內輕輕按壓。

擠乳前的熱身小運動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諮詢/亞東紀念醫院護理部護理長暨母乳哺育種子講師廖淑媛
攝影/桃樂絲童趣攝影
梳化/徐筑芳
model/李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