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醫師,自覺有一份天職,就是能夠幫助所有的人度過身體甚至心理上的難關,但是醫師不是神,想當然爾,一定有病患不滿意醫師的診斷或是治療,甚者,因為醫師無法提供好的治療效果,進而尋找第二醫師的意見,甚至hospital shopping。我知道也有些醫師將無法診斷的一些小問題建議轉至其它專科醫師,看看有無辦法。其中有些看似不是醫師眼中的大問題,卻困擾著許多朋友,這些患者可能是消化不良、頭痛、皮膚起疹子、腹瀉、關節痛、或是疲勞等等,甚至被醫師診斷是身心症,叫他放鬆,但問題是這類患者問題一直無法解決。「食物不耐」的診斷乃是一群醫師針對這類患者經過許多的個人經驗或是醫界一些學會深入探討而逐漸重視的疾病源頭,在講究實證醫學的今日,或許有許多醫師並不重視這方面的診斷,但是從事營養醫學或是自然療法的醫師卻從中得到大量的個人經驗,許多奇怪或是無法根治的疾病或症狀卻能由食物不耐的診斷進而治癒成功,的確讓我也不得不重視這個領域。
一般人如果懷疑過敏,大多數醫師會幫病患檢測過敏原,在美國,小麥、玉米或是牛奶困擾著許多人,然而看似安全的黃豆製品,如豆漿或是黃豆粉也會讓人致敏的,尤其是你想不到的米,居然也會造成嚴重過敏,在台中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免疫風濕科主任魏正宗醫師就曾經發表過吃飯過敏的病例,而大陸山東也有一位嚴重皮膚過敏的患者,經過多年的追蹤才讓醫師找到原來是米飯讓他嚴重過敏。我於今年(2009年)4月也診斷出一例嚴重的過敏,那是一位5歲的異位性皮膚炎小朋友,妳想得到的過敏原幾乎都有,包括牛奶、蛋白、小麥、花生、玉米、蝦子、鱈魚、豬肉、黃豆、竹筍等等,最後居然連米飯都過敏。
如果是嚴重的第一型過敏則是一接觸這類食物數分鐘後身體就開始反應,例如喉嚨癢、皮膚起紅疹、眼睛癢、呼吸窘迫不順、流鼻水、更甚者喉水腫、氣喘、休克。國外也曾有報導情侶親吻,但是男方有嚴重的花生過敏,結果女朋友才剛吃完摻有花生醬的三明治,造成男友過敏休克。也有一位於魚肉嚴重過敏的男生,跟剛吃過魚肉的女友吻別,結果過敏到差點永別,你說可不可怕。
話又說回來,對於食物不耐的患者更多,因為既然叫做不耐,就是說必須大量而且長期的食用某種食物後,造成一些臨床不易發現或是不被重視的「小症狀」,因此這類患者就像皮球一樣被轉來轉去,卻得不到根本解決之道。
就如前述因為急性的過敏反應是很容易讓人提高警覺的,當你吃了螃蟹,過了十分鐘皮膚出現發癢的紅疹,你立刻知道那是螃蟹過敏了,問題是食物不耐是在食用某食品後數小時、甚至數日才出現的一些不易警覺的症狀,如疲倦、頭痛、腹瀉。
許多因素是認為會加重或是誘發這種食物不耐的情形,如:
瞭解食物過敏之後,你知道必須避免,而且是終身需要如此,因為急性過敏所造成的症狀是很嚴重的。而食物不耐必須仔細找出,雖然不太會有立即性的大反應,但是其磨人的小症狀也是挺煩人的。一般找出不耐食物後,只要停止數週甚至數個月後,則其症狀就會逐漸消失,比如說許多人對乳製品不耐,進而產生頭痛或是頭暈的症狀,一般只要停止一至二個月之後,這頭痛頭暈的症狀可以不藥而癒的。問題是不耐的食物是不是永久不可碰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意思是說,只要禁止不耐食物數月,甚至數年後,再次接觸,應該以食物輪替法來享用,千萬不要一次大量或是每日食用,如此又造成免疫反應的激活,當然對於自身的不適症狀又死灰復燃,尤其是小朋友因為免疫細胞很活躍,非常容易因為再次接觸到不耐食物而造成症狀反覆。
有一位小朋友因為難治的眩暈症在我門診追蹤好幾年,你說身為家長怎麼不心煩呢?但是他們卻很感激我,因為我除了幫這小朋友診治外,也提醒他爸媽注意食物的相關性,結果發現這小朋友有非常嚴重的牛奶不耐的情形,只要治療好一個多月,一喝牛奶或是吃了大量的乳製品,其眩暈症狀必然發生,在經過長期乳製品禁吃後,已經一年多並未再發,現在他爸媽一週允許小妹妹吃一次乳製品,其它的營養蛋白來源以水解氨基酸、魚肉或是大豆蛋白為主加強補充,身高及體重在班上還算正常。如果我不告知這方面的知識而一味的開藥,那對這小妹妹不是太不公平了嗎?
現職:菁英診所基因營養功能醫學門診營運長、科博特診所院長、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學會理事長
專長:基因功能營養醫學、過敏疾病檢測及調理、代謝症候群調理體重管理、疾病預防策略、肝臟排毒、重金屬排毒
經歷: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營養醫學門診主任、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耳鼻喉科主任、弘光科技大學營養系暨營養醫學所兼任助理教授,著作:《營養醫學抗癌奇蹟》、《疾病,不一定靠藥醫》、《完全根治耳鼻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