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欄 醫師專欄

食物不耐的起源

「食物不耐」的診斷乃是一群醫師針對這類患者(消化不良、頭痛、皮膚起疹子、腹瀉、關節痛、或是疲勞),經過許多的個人經驗或是醫界一些學會深入探討而逐漸重視的疾病源頭,在講究實證醫學的今日,許多奇怪或是無法根治的疾病或症狀卻能由食物不耐的診斷進而治癒成功,的確讓我也不得不重視這個領域。
食物不耐的起源
圖片:dreamstime


身為醫師,自覺有一份天職,就是能夠幫助所有的人度過身體甚至心理上的難關,但是醫師不是神,想當然爾,一定有病患不滿意醫師的診斷或是治療,甚者,因為醫師無法提供好的治療效果,進而尋找第二醫師的意見,甚至hospital shopping。我知道也有些醫師將無法診斷的一些小問題建議轉至其它專科醫師,看看有無辦法。其中有些看似不是醫師眼中的大問題,卻困擾著許多朋友,這些患者可能是消化不良、頭痛、皮膚起疹子、腹瀉、關節痛、或是疲勞等等,甚至被醫師診斷是身心症,叫他放鬆,但問題是這類患者問題一直無法解決。「食物不耐」的診斷乃是一群醫師針對這類患者經過許多的個人經驗或是醫界一些學會深入探討而逐漸重視的疾病源頭,在講究實證醫學的今日,或許有許多醫師並不重視這方面的診斷,但是從事營養醫學或是自然療法的醫師卻從中得到大量的個人經驗,許多奇怪或是無法根治的疾病或症狀卻能由食物不耐的診斷進而治癒成功,的確讓我也不得不重視這個領域。


常見的食物不見得最安全

一般人如果懷疑過敏,大多數醫師會幫病患檢測過敏原,在美國,小麥、玉米或是牛奶困擾著許多人,然而看似安全的黃豆製品,如豆漿或是黃豆粉也會讓人致敏的,尤其是你想不到的米,居然也會造成嚴重過敏,在台中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免疫風濕科主任魏正宗醫師就曾經發表過吃飯過敏的病例,而大陸山東也有一位嚴重皮膚過敏的患者,經過多年的追蹤才讓醫師找到原來是米飯讓他嚴重過敏。我於今年(2009年)4月也診斷出一例嚴重的過敏,那是一位5歲的異位性皮膚炎小朋友,妳想得到的過敏原幾乎都有,包括牛奶、蛋白、小麥、花生、玉米、蝦子、鱈魚、豬肉、黃豆、竹筍等等,最後居然連米飯都過敏。


如果是嚴重的第一型過敏則是一接觸這類食物數分鐘後身體就開始反應,例如喉嚨癢、皮膚起紅疹、眼睛癢、呼吸窘迫不順、流鼻水、更甚者喉水腫、氣喘、休克。國外也曾有報導情侶親吻,但是男方有嚴重的花生過敏,結果女朋友才剛吃完摻有花生醬的三明治,造成男友過敏休克。也有一位於魚肉嚴重過敏的男生,跟剛吃過魚肉的女友吻別,結果過敏到差點永別,你說可不可怕。


話又說回來,對於食物不耐的患者更多,因為既然叫做不耐,就是說必須大量而且長期的食用某種食物後,造成一些臨床不易發現或是不被重視的「小症狀」,因此這類患者就像皮球一樣被轉來轉去,卻得不到根本解決之道。


不易警覺的「慢速免疫反應」

就如前述因為急性的過敏反應是很容易讓人提高警覺的,當你吃了螃蟹,過了十分鐘皮膚出現發癢的紅疹,你立刻知道那是螃蟹過敏了,問題是食物不耐是在食用某食品後數小時、甚至數日才出現的一些不易警覺的症狀,如疲倦、頭痛、腹瀉。


許多因素是認為會加重或是誘發這種食物不耐的情形,如:

  1. 酒精:長期酗酒會逐漸影響及破壞腸道黏膜,以致於細胞間隙受損,於是發生食物不耐之情形。
  2. 抗生素或是其它消炎藥: 患者可能因為某次手術或是感染,服用抗生素之後造成腸道菌叢改變,甚至破壞腸黏膜的屏障,造成腸漏,以致於食物不耐發生。我自己就經過一次慘痛的經歷,為了治療胃幽門桿菌服用抗生素Klaricid 和Amoxicillin,結果第三天發生嚴重腹瀉,持續了四天之久,嚴重虛脫的我每日拖著極度疲倦的身體看診,最後我服用了大量多種益生菌,一天超過五百億隻,才又慢慢重建腸道的生理健康,所以抗生素雖可救命,但是「腸道善後」」非常重要,以免造成嚴重的後遺症。
  3. 流感或是其它病毒感染:因為病毒也是會造成類似腸炎的症狀,如果身體修復不好,則腸漏也會發生。
  4. 食品添加物:現代加工食品多如牛毛,如果稍一不慎吃到了對身體有害的添加物或是防腐劑,也是會造成腸道的黏膜受損,諷刺的是有些品牌維他命號稱對身體有幫助,但是內含苯甲酸的防腐成分,不但會和維生素C作用而產生致癌物質苯,也會造成腸道的不健康,你說這樣保健對嗎?所以有人說吃補前先補知識,真是沒錯。
  5. 壓力:壓力使人老,壓力使人衰,一點都沒錯,在巨大壓力之下身體的免疫功能會受到嚴重影響,不但巨嗜細胞吞噬作用降低,連帶淋巴球的細胞激素分泌失調,最後自體免疫疾病、過敏症甚至癌症都比較容易出現,頭髮發白或是嚴重落髮於焉產生,當然對於佔有免疫系統70%的腸道也是影響甚巨,造成嚴重腸漏,於是食物不耐就會產生。


瞭解並克服食物不耐方為治療疾病之本

瞭解食物過敏之後,你知道必須避免,而且是終身需要如此,因為急性過敏所造成的症狀是很嚴重的。而食物不耐必須仔細找出,雖然不太會有立即性的大反應,但是其磨人的小症狀也是挺煩人的。一般找出不耐食物後,只要停止數週甚至數個月後,則其症狀就會逐漸消失,比如說許多人對乳製品不耐,進而產生頭痛或是頭暈的症狀,一般只要停止一至二個月之後,這頭痛頭暈的症狀可以不藥而癒的。問題是不耐的食物是不是永久不可碰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意思是說,只要禁止不耐食物數月,甚至數年後,再次接觸,應該以食物輪替法來享用,千萬不要一次大量或是每日食用,如此又造成免疫反應的激活,當然對於自身的不適症狀又死灰復燃,尤其是小朋友因為免疫細胞很活躍,非常容易因為再次接觸到不耐食物而造成症狀反覆。


有一位小朋友因為難治的眩暈症在我門診追蹤好幾年,你說身為家長怎麼不心煩呢?但是他們卻很感激我,因為我除了幫這小朋友診治外,也提醒他爸媽注意食物的相關性,結果發現這小朋友有非常嚴重的牛奶不耐的情形,只要治療好一個多月,一喝牛奶或是吃了大量的乳製品,其眩暈症狀必然發生,在經過長期乳製品禁吃後,已經一年多並未再發,現在他爸媽一週允許小妹妹吃一次乳製品,其它的營養蛋白來源以水解氨基酸、魚肉或是大豆蛋白為主加強補充,身高及體重在班上還算正常。如果我不告知這方面的知識而一味的開藥,那對這小妹妹不是太不公平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