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寶寶口腔構造,正確使用奶嘴
記得在嬰兒室工作的新手時期,那時候剛學會分辨什麼是好吃的嘴嘴,像發現新大陸一樣,只要看到吸不住的寶寶,就會請媽媽換成挑戰度低的奶嘴,但是久了以後慢慢發現一件奇怪的事,既然香草嘴那麼好用,為什麼不是對每一個寶寶都有用呢?
為什麼一樣的奶嘴,有些寶寶吃的住,有些卻吃不住?除了奶嘴的形狀與材質不同,還有哪些因素影響呢?
記得在嬰兒室工作的新手時期,那時候剛學會分辨什麼是好吃的嘴嘴,像發現新大陸一樣,只要看到吸不住的寶寶,就會請媽媽換成挑戰度低的奶嘴,但是久了以後慢慢發現一件奇怪的事,既然香草嘴那麼好用,為什麼不是對每一個寶寶都有用呢?
在還沒弄懂這個問題前,看著擁有簡單香草嘴卻還不領情的寶寶,容易以為寶寶個性就是比較差,而什麼都吸,連餵奶巾都可以當安撫嘴吸的寶寶,容易被說寶寶個性很好,是個好帶的寶寶。
直到開始上寶寶口腔構造的課程,才發現寶寶不一定是鬧,也不是故意不吃奶嘴想要討抱。
只是這個世界上只有幾十種奶嘴的種類,卻有幾億種不同的寶寶口腔構造、不同的舌頭運動方式。
不是每個健康寶寶的構造,都有辦法順利的使用安撫奶嘴,有些需要靠特別的角度或手勢,如果只是單純塞進去的話,再好用的奶嘴也一樣無法被吸住。
像是舌頭活動範圍小、上顎深一點的寶寶,舌頭要花上比別的寶寶更大的力氣,才能勉強把奶嘴往上吸,幾下以後舌頭臉頰酸了,就沒有力氣繼續,這樣的寶寶吸奶嘴的狀態,是奶嘴明明放進嘴巴了,但寶寶還是找不到,或是把嘴巴張的太大,好不容易找到以後,很急的吸兩口,放掉大哭又繼續吸兩口。
舌頭比較厚,哭起來身體會一直往後凹,或是蹬腿的寶寶,也會因為全身特別用力,使得舌頭沒有辦法輕鬆的延展,出現一邊吃,一邊用力講話,發出像是在講英文「AOAOAO」的聲音。
如果寶寶天生口腔條件很理想,不管給它什麼,只要是放在嘴邊的東西,都有辦法被吸進去。
除了認識不同奶嘴的差異性,希望新手爸媽在面對寶寶吃不住嘴的情況時,可以不要灰心,看見寶寶已經有多麼努力的,在用盡力氣練習安撫自己,每次這樣想的話,可能會讓心情比較放鬆。
本文章轉載自《寶寶教我的那些事》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