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寶越來越大,許多媽咪會開始考慮為大寶添一個弟弟或妹妹,但卻遲遲無法成功。針對上述的情況,首先應該要先確認第一胎受孕時是否順利?如果媽媽本身就不容易懷孕,或先生精子的問題,想要再有第二胎,同樣也會面臨較不易懷孕的狀況,因此,爸比媽咪應該一起與不孕症科醫師討論,釐清各種可能發生的狀況。
其次,第一胎與預計生第二胎的間隔為多久時間?若時間相隔較長,也不容易懷孕,因為母體的生殖系統會隨著時間而有所改變,例如:卵巢、子宮功能及賀爾蒙機能都會產生變化。即使第一胎可以順利懷孕、生產,並不代表往後也同樣能順利懷孕。
當遲遲無法懷二寶時,建議可與不孕症科醫師諮商,看診找出問題癥結,若可以排除上述生理層面的問題,就需要考量到夫妻心理層面,像是工作壓力、生活忙碌等,不論是爸爸或媽媽在壓力下,對於受孕都是不利的情形,可以檢視自己的生活習慣及壓力程度,學習紓解壓力的方法。
此外,第一胎是否有高危險妊娠的經驗等,如:子宮早期收縮、妊娠毒血症或糖尿病,或不好的生產經驗等,也會造成懷下一胎時的壓力。擁有孩子也是女性檢視自我內在很重要的生命經驗,學習放鬆心情,紓解內在壓力,也許很快就能和二寶見面。
延伸閱讀:環境荷爾蒙與重金屬是不孕症的隱形兇手
一般而言,經過自然懷孕並已經生過第一胎的夫妻,基本上身體狀況比較沒有結構上的問題,除非經過不孕症科詳細的身體與生理檢查後,才能發現是否為賀爾蒙的問題。臨床上造成第二胎懷孕不易的情形,多半發生在第一胎養育過程中所累積的壓力與疲累造成,例如:寶寶常常夜晚哭鬧,雙薪家庭夫妻需輪流照顧,在家庭與工作蠟燭兩頭燒的情況下,導致睡眠不足,身心疲累。
另外,由於國情的關係,臺灣的父母多半有與寶寶一起睡的習慣,原本是擔心寶寶受涼、睡不安穩或安心方便照顧等因素,但隨著寶寶成長至1~2歲,變成習慣後,卻演變成夫妻分房的情況,在夫妻獨處不易及缺乏生活情趣下,導致性生活失調,甚至性功能障礙等。建議易爸比媽咪可以尋找支持系統,幫忙帶大寶,或是讓大寶學習分房睡的習慣,增加兩人親密接觸的時間,也增加受孕機率。
若夫妻有正常且規律的性生活,超過一年後,在沒有避孕下而始終未懷孕,就算是不孕症,建議考慮接受不孕症科醫師的門診諮詢與治療。
事實上,當媽咪久久未能懷孕時,雙方應排除有無任何上述各項病態的原因,大約8~9成生過第一胎的夫妻,經過檢查多屬正常,因此,建議應從夫妻的相處模式去改善。在臺灣的文化上或家族、居家結構上,或許無法像西方國家的父母,習慣讓寶寶單獨在房間內睡覺。夫妻在迎接寶寶的到來,原是相當喜悅的,但在喜悅與忙碌中,夫妻間彼此的互相關懷已經轉移至寶寶身上,在不自覺中原來的生活逐漸變調,更會降低生第二胎的意願,建議應調適夫妻的相處模式,在照顧大寶壓力與夫妻情感生活中找到平衡,使感情增溫,增加受孕機會。若仍未懷孕,建議仍需諮詢不孕症醫師為宜。
建議有意計畫生第二胎的夫妻,可嘗試測量基礎體溫或觀察陰道黏液判斷是否在最佳的受孕時刻(排卵期),營造適當的環境(夫妻獨處、適當休息)及喜歡的氛圍,在身心舒暢的情形下,可增加受孕的免疫力,更可同時加強夫妻之間的感情。
經過嘗試後,仍無法受孕,也要考慮到先生的問題。若先生工作忙碌,經常熬夜或飲食不當,有抽菸、喝酒的習慣下,會影響精蟲品質。至於太太方面,考慮是否有解剖上的問題,例如:有無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巧克力囊腫、子宮腺肌症等,上述狀況可藉由超音波診斷。另外,有無輸卵管阻塞或水腫的問題,可藉輸卵管攝影得知,隨著年齡增長,排卵異常可經由抽血檢驗生殖賀爾蒙來判別,若是先生的問題,可至醫院接受精蟲分析,找出問題所在點。無論如何,這些都需要尋求專業的不孕症專科醫師,以確立診斷及接受進一步檢查與處置。
維持良好生活習慣、適度運動、充足睡眠及營養均衡,以維持一個健康的生活型態,對準備懷孕的夫妻來說,是相當重要的事情,做好身、心靈的準備,懷抱著希望,是迎接第二個寶寶的不二法門。至於第一胎與第二胎懷孕的時間應間隔多久?目前臨床上並無相關研究證明,建議在生殖年齡中的夫妻,若無第一胎哺乳期的考量,在產婦身心最佳狀況(依個人而異),並配合個人家庭計畫下,規劃懷孕的時間,尤其是35歲以上的高齡產婦,可儘早準備懷孕,以迎接第二個寶寶的到來。
在夫妻兩人生理功能正常情況下,可能因為工作壓力、經濟壓力及育兒壓力等,導致身心無法放鬆和體能上的負荷,若能保持愉悅的心情,尋找紓解壓力的方式,維持和諧適度的性關係,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相信要懷第二胎應該是指日可待。
延伸閱讀:想懷孕?這32種助孕食物男女都要吃!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模特兒/美麗媽咪妤蓁、可愛弟弟宇翔
髮妝/Grace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