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欄 醫師專欄

生病進補正確嗎?中醫師這樣說

當孩子生病時,記得切勿再進行進補動作,這樣除了會使寶寶要對抗病菌,還得消化額外的食物,如此將會拖延病情,反而無法盡快痊癒。
生病進補正確嗎?中醫師這樣說

「賴醫師,你幫我看一下我女兒,她腸病毒嘴巴好沒兩天又發燒了!」
「喔!生病的時候,飲食最好清淡點!」
「很清淡啊!可是她這次生病瘦了很多,我就想說給她補一下,所以只熬個雞精給她吃!」
「喔!雞的肚子裡裝了什麼?」
「沒什麼特別的呀!人家都說我女兒很虛寒,我就只塞了一點蒜頭。」

「喔!然後?」
「真的沒有了!可是我怕她渴!人家不是說發燒會耗損津液嗎?我就又燉了顆水梨給她當甜點。」
「喔!水梨裡面加了什麼?」
「就一點點蜂蜜!可是她就喜歡吃甜的啊!」

「喔……」
「可是……」

我跟這位媽媽就在這種「喔……可是……喔……可是……」中,渡過我們的問診時間。
老實說,我還真不太相信她說的「一點點」。

就像最近賴醫師接一個案例,六歲的小男孩,平常食慾很好,發燒,可是燒不高。生病後活力不佳。伴隨著咳嗽,有痰
肚子痛,而且大便的狀況也不好,都不大便。睡眠尚可。腹診時也發現,脅下緊張,右側腹有明顯的痞塊。

大膽丟了一劑方劑,根據媽媽回診的說法:吃了一包,回家大了便,燒就降下來了;第二天醒過來就完全退燒了。只剩咳嗽帶一點痰,鼻涕濃綠黃。

這種情況就是賴醫師常說的「食積」問題。

我們可以把身體看成一個國家,打個比方說,就像明朝末年,又是流寇、又是後金,朝廷要是把經費拿來打流寇,就不夠打清兵;拿來打清兵,就不夠打流寇。身體的能量如果都拿來消化食物,自然衛外的陽氣不足,就容易「外感」,這就是「食積外感」。

小編:「賴醫師,你在說什麼,什麼後金、清兵,不是在說食積嗎?」
賴醫師:「你不要吵,這邊已經很難解釋了,還有一個要講耶!」

另外一種情況是,孩子已經生病了,大人還瘋狂的給補品,或是怕他餓著了,拼命的給他吃東西,身體自然得先消化、處理那些食物,怎麼有足夠的餘力驅除外來的邪氣呢?這就是「外感食積」。

不管是先外感還是先食積,食積在孩子生病的病程裡,都佔有一個很重要的角色。

小編:「所以這篇文章是要表示……?」
賴醫師(翻白眼):「我的意思就是照顧孩子的時候,多少注意一下食積的問題,『養兒常帶三分飢』,如果能做到這點,小孩身體的問題也許就會好處理很多!」

 

本文章轉載自《兒科三百首─賴韋圳中醫師》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