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欄 部落客專欄

AI 育兒筆記(三):如何快速摧毀孩子專注力

想像一下,當我們的孩子正在安靜學習的當下,如果周圍的背景音很喧鬧,如,媽媽的手機訊息、電視的廣告聲、爸爸講話聲......,這時真的別怪孩子會出現焦慮、專注力被摧毀的情形了。這些是環境造成的啊!
AI 育兒筆記(三):如何快速摧毀孩子專注力

先來聽個故事,

 

 

剛剛這個故事,各位爸媽們聽到了什麼?

 

 

 

 

萬馬奔騰的聲音、

敲鑼打鼓的聲音、

慷慨激昂的口白、

華麗的古箏配樂......

這音頻是出自很專業的故事團隊製作的,

但各位爸媽有想過孩子聽了之後的感受嗎?

 

「講故事與聚焦」

我發現過一批很有趣的論文,都指向原來人類的大腦,無法同時處理兩個人的對話內容。

 

 

這也是為什麼,如果你很專心的在講電話的時候,旁邊的人同時在跟你講話,你無法精準重複他說話內容。

這是聲音感知的過程中,我們的大腦會同時將傳入的語音信號和詞彙進行匹配處理。但人類只擁有一次只能處理一個語音信號的大腦,受限於這樣的系統,人類不太可能同時記錄到一個人以上的說話內容。換個科技講法,我們的大腦,不搭載雙核、多核CPU,能同時多工處理資源與訊息。

 

追根究柢,人類大腦是處理單線程的設計啊!

當大腦被干擾後,就會越用越卡,越卡就越難用,最後就變得很悲催了!

人腦又沒辦法自動升級、打補丁、換作業系統,當已經習慣這一切後,結果就難以覆返了......

這研究結果,給了什麼啟發?

想像一下,當我們的孩子正在安靜學習的當下,如果周圍的背景音很喧鬧,如,媽媽的手機訊息、電視的廣告聲、爸爸講話聲......,這時真的別怪孩子會出現焦慮、專注力被摧毀的情形了。這些是環境培養的啊!

帥爸為了給帥帥講故事,聽什麼樣的故事,著手對網路上目前能蒐尋到童話故事素材,做了一個大體檢。我發現不管是播給孩子看的影片 還是音頻節目 都不難發現以下這些很擾人的元素存在:

  1. 喧鬧的電子配樂、音效
  2. 粗製的動畫或圖像
  3. 裝扮很「特別」的演員
  4. 誇張的聲音演員
  5. 商業廣告置入
  6. 故事內容不合宜、不適齡

當時,我曾經分析了市面上的故事素材,發現有很多摧毀孩子專注力的元素,被添加在裏頭,會摧毀孩子專注力的惱人元素,對照剛剛給大家聽的故事音頻,中了幾項了呢?

帥爸認為理想的故事該符合這6點:

 

第一點:純粹的「講」故事

一般人講話的口條,用在講故事上頭是妥當的,怪腔怪調的不符合常情的誇張起伏,除了會刺激孩子產生莫名的激昂情緒外,更多時候,也模糊了故事想傳遞的內容。

 

第二點:背景音樂用大自然聲音

故事若是只有人的聲音出現,似乎有點乾,但喧鬧的背景音效,或氣勢磅礡的電子音樂。又不能太多。這時,如果加上潺潺流水聲或是輕輕的海浪拍打聲 ,專家說這更能穩定寶貝的專注力。

 

第三點:故事應該用熟悉的人聲來錄製

最理想的狀態,是小寶貝感覺最窩心的人聲,也就是爸爸媽媽自己講故事,畢竟是他「聽」習慣的聲音啊!

 

第四點是,故事配樂使用不插電樂器

有些研究指出,不插電樂器,例如,鋼琴、小提琴,對於提高孩子創造力有明顯的幫助,發出固定頻率的電子合成音樂,不合適長期聽。這一點在很多愛樂家長,是不容質疑的習慣。

 

第五點:確保故事內容是正向的

每個故事其實都是有情緒的!適合孩子聽的,應該是正向多於負面情緒的故事,故事中過多的離騷與哀愁都是不必要的!當然了,過多暴力語言,對寶貝是不好的,這點大家都知道。

 

第六點:量化故事詞彙量

3~5歲的孩子自己能理解的詞彙範圍,故事用詞太淺、太難都會影響寶貝的學習能力。若能將每個故事 所涵蓋的詞彙量進行量化處理與分析,就能知道這則故事是否適合特定年齡層的孩子來聽了。

為了完美實現以上這些理想,看來執行以下這三個方法:

應該就能美夢成真了!

開公司,

成立一家專門製作故事的公司

砸鉅資,

聘請交響樂團錄製故事音樂

僱大咖來,

找優質偶像當聲優

結論,

好像做夢比較快!

為孩子製作「理想故事」這件事,

好像被越搞越複雜了!

可能只剩下--

郭董和周董hold得住這個場面了!

想知道帥爸如何從AI公司的CEO變成講故事大叔呢?

下一篇將分享這段艱辛心路歷程。

 

本文章轉載自《帥爸兒童程式教育園地》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