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精選12個寶寶生病時,爸媽最想問的問題!從發燒、拉肚子、噎到等各種意外狀況,快來看兒科醫師如何應對!
3個月以下的寶寶身體變化較大,發燒有可能是腦膜炎或是泌尿道感染,最好馬上就醫檢查。除非懷疑寶寶衣服穿太多,可以先減少衣物觀察半小時,仍未退燒再就醫(前提是寶寶活動力正常)。
3個月以上應觀察活動力。如寶寶活動力正常,先減少衣物、開窗通風,半小時後仍持續發燒但沒有出現咳嗽、流鼻涕等其他明顯症狀,可以餵寶寶喝溫水並安撫休息,視情況給予退燒藥,之後無論是否退燒,最慢半天~1天就要就醫確認發燒原因。如寶寶活動力降低,則須立即就醫。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北護分院小兒科醫師湯國廷提醒,一般的感冒發燒通常72小時以內就會退燒,如果寶寶持續高燒不退,或出現呼吸急促、嘴唇發紫、活動力變差、感冒症狀變嚴重等表現,有可能是其他疾病,須立即回診檢查。
新手父母面對發燒的寶寶通常有幾種典型;一種是怕退燒後無法查出病因,不敢讓寶寶吃退燒藥;一種是擔心退燒藥會讓抵抗力變弱,堅決不用退燒藥;另一種則是怕孩子腦子燒壞,一發燒就餵退燒藥。對此湯國廷醫師表示,其實退燒與否並不會影響診斷結果,且降溫可以讓孩子感覺比較舒服,在適當時候使用退燒藥有其必要性,尤其當孩子出現熱痙攣的表現(或有相關病史),更要及時給予退燒藥。相對的,輕微的發燒可以強化免疫力,如果孩子只是微微發熱,也不需要這麼快就餵退燒藥。
他強調,退燒藥的目的是減緩寶寶因為發燒產生的不適,而非「讓體溫恢復正常」,如果孩子沒有因為發燒而影響食慾、睡眠或活動力,其實不需要急著餵退燒藥。寶寶發燒的處理重點是「找出病因」,而不是退燒,這點爸爸媽媽要特別注意。
Baby發燒了!這些觀念不可不知
整理/【嬰兒與母親】編輯部 |
延伸閱讀:別再病急亂投醫!兒科醫師教你快速判斷20種常見小兒疾病
當寶寶排便次數變多,糞便變得稀稀水水,大多是拉肚子了。「尚未添加副食品的寶寶」可以喝電解質液搭配稀釋的配方奶或無乳糖配方奶,「開始吃副食品的寶寶」則可以吃稀飯、蘋果泥、香蕉泥。如果寶寶除了腹瀉之外還合併發燒、嘔吐、腹痛、哭鬧不安、脫水,須儘快就醫治療。
如果孩子罹患腸胃炎,「尚未添加副食品的寶寶」可改喝無乳糖奶粉或根據醫囑調整配方奶濃度;「開始添加副食品的寶寶」可以吃稀飯、去皮雞胸肉或燙青菜;10個月以上的寶寶可以餵稀飯、乾飯、白吐司、白鰻頭。以清淡飲食搭配口服電解質液,就可以改善腹瀉並防止脫水。
寶寶鼻塞時,首先要清除鼻腔中乾掉的鼻屎讓寶寶可以順暢呼吸,其次可以用生理食鹽水或市售洗鼻液沖洗寶寶的鼻腔,或讓寶寶洗溫水澡呼吸水蒸氣。處理鼻水時,未滿5、6個月的寶寶可使用吸球式吸鼻器,5、6個月以上可使用吸管式吸鼻器。
先觀察寶寶的意識是否清楚,若寶寶意識不清,立刻做「心肺復甦術」。
若寶寶意識清楚,但無法咳嗽或發出聲音,1歲以下做「拍背壓胸法」;讓寶寶面朝下,頭低腳高趴在大人前臂,一手固定脖頸,一手掌根連續拍打兩側肩胛骨中心點5下,再翻轉寶寶身體,讓寶寶面朝上,一樣維持頭低腳高的姿勢,一手固定脖頸、一手伸出三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在兩乳連線中心的胸骨下端按壓5下,反覆施作直到食物吐出。1歲以上做「哈姆立克法」,從後方環抱寶寶,一手握拳虎口朝內置於肚臍上方,一手抓緊握住的拳頭,雙手快速向上、向內擠壓5下,反覆施作直到食物吐出。最後再檢查胸廓起伏狀態,確認寶寶恢復正常呼吸。
提醒爸爸媽媽,當發現寶寶出現喉嚨梗塞的狀況,除非能夠明顯看到堵塞的食物,否則不應該盲目用手摳挖或大力拍背,這麼做只會干擾寶寶自主將食物咳出。
延伸閱讀:寶寶噎到了!爸媽該怎麼做?
先讓寶寶躺下,檢查頭部是否受傷流血,如撞擊部位紅腫,冰敷20分鐘;如撞擊部位流血,先消毒再用乾淨紗布按壓10分鐘,直到確定止血再取下。接下來4~6小時須密切觀察寶寶的反應,出現以下任一情形要立刻就醫檢查:
對2歲以下的小小孩來說,只要墜落高度在90公分以上就屬於嚴重撞擊,額頭以外的部位受到撞擊通常會比較嚴重。因此當寶寶從床上摔下來,應立即確認床的高度、寶寶是頭先著地還是身體先著地、是否馬上啼哭(或隔幾秒才哭)、頭皮是否血腫,血腫的大小及位置、囟門有無膨出…等等。如此才能在就醫時提供完整資訊,以利醫師診斷。
延伸閱讀:小孩撞到頭怎麼辦?注意8狀況必要時送醫
嬰幼兒抽筋分成兩種情況,一種是感冒發燒引起的熱痙攣,一種是腦部不正常放電造成的癲癇。此時應立即呼叫救護車,讓寶寶側躺保持呼吸道暢通,在救護車尚未到達前計算抽筋持續的時間、觀察抽筋狀態是對稱性或不對稱性(單側)。熱痙攣的抽筋通常持續3~5分鐘就會停止。
還有其他哪6種急救狀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