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菁英診所提供
今天一位被診斷子宮頸癌前病變的婦女來諮詢營養醫學處方,一直問我子宮頸癌怎麼來的?
根據研究,子宮頸癌的好發年齡是三十五歲到四十五歲,可能是多項因素交叉作用所引起的,其危險因子包括:
因性生活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研究發現,該病毒主要經由不當性生活傳染,因此沒有性生活的女性,幾乎不太會罹患子宮頸癌;但愈早有不當性生活、或有兩個以上男性伴侶的女性,其罹患子宮頸癌的機率則明顯增加。
性病感染:感染性病者通常是自己或是伴侶性生活較複雜,因此罹患子宮頸癌的機率也會較高。
子宮頸發炎:長期子宮頸的破皮、糜爛、發炎,都可能轉變為早期的子宮頸癌細胞。
吸菸:抽菸會造成免疫系統降低,加上菸本身的致癌物質,也有可能促進子宮癌細胞的產生。
女性荷爾蒙:有些學者認為女性荷爾蒙黃體素會使子宮頸上皮細胞容易發生不正常變化,進而導致子宮頸癌。
免疫力降低:研究報告指出,使用抑制免疫藥物的病人,其得到子宮頸癌比率約是一般人的十倍。
其他共病:如愛滋病患或帶原者、尿毒病患,罹患子宮頸癌和癌前期病變的比率比較高。
衛生習慣或飲食因子:飲食中缺乏抗氧化劑維生素A、C、胡蘿蔔素、葉酸者,或是男性伴侶包皮過長,個人衛生習慣不佳等,都有可能導致罹患子宮頸癌。
雖然上述因素都有可能導致子宮頸癌的發生,但研究發現,人類乳突病毒(HPV)是主要的罪魁禍首,因此婦產科醫學會呼籲,女孩若無特殊過敏體質,最好自九歲開始就應施打子宮頸癌疫苗(HPV vaccine,可以預防與子宮頸癌有關的HPV 6、11、16、18型病毒),以降低子宮頸癌的發生。
以上摘自(營養醫學抗癌奇蹟)一書中給大家參考
現職:菁英診所基因營養功能醫學門診營運長、科博特診所院長、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學會理事長
專長:基因功能營養醫學、過敏疾病檢測及調理、代謝症候群調理體重管理、疾病預防策略、肝臟排毒、重金屬排毒
經歷: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營養醫學門診主任、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耳鼻喉科主任、弘光科技大學營養系暨營養醫學所兼任助理教授,著作:《營養醫學抗癌奇蹟》、《疾病,不一定靠藥醫》、《完全根治耳鼻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