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的下視丘體溫調節中樞尚未完全成熟,身體調控溫度能力較差,嬰幼兒汗腺較少散熱較慢,體溫容易過高,且身體儲存水分較少,比大人更容易中暑、脫水,五歲以下的小朋友是中暑的高危險群,家長一定要多留意。中暑在中醫來看,可分為陽暑與陰暑,形成的原因與症狀不太相同,以下分別為大家做介紹:
「陽暑」,中醫又稱「中熱」、「中暍」,即是現代醫學所指的中暑,因外在高溫的環境,使得身體溫度過高,出現脫水、電解質不平衡、或影響中樞神經系統而引起的症狀。如果寶寶在高溫的戶外活動,未做好防曬、遮陽與水分的補充、小寶寶帶到炎熱的戶外仍裹著數層的包巾、或是將寶寶留在未開空調的車上,此時中暑的風險就大增。
延伸閱讀:夏天頭痛、拉肚子恐冷氣病上身!兩種中醫按摩手法,讓寶貝恢復活力。
寶寶中暑會有哪些表現?
*非常口渴
*起初哭鬧、煩躁不安,之後會轉為精神活動力差,看起來懶洋洋
*皮膚摸起來沒甚麼汗
*身體熱烘烘但四肢冰冷
*心跳、呼吸急促
*噁心嘔吐
*肌肉痙攣、四肢抽筋
*持續體溫過高超過40度,還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出現昏厥虛脫
「陰暑」,是指受熱貪涼造成,出現在遇熱後突然進入冷氣房、洗冷水澡、或喝大量的冷飲,使得體內的暑熱排不出,又受到外在的風、寒、濕邪悶住,出現頭痛、身體痠痛、不想吃東西等類似感冒的症狀。在現今的夏天,到處都充斥清涼解暑的冷氣與冷飲冰品,而且現代人平時若缺乏運動,對溫度變化的調節能力變差,中陰暑的情形反倒比陽暑還常見。若寶寶天熱外出後出現,活動力下降、食慾變差、腸胃不適、或頭痛,就要懷疑有中陰暑的情形。
1.炎熱的天氣下,避免長時間做戶外活動,特別是正中午10:00~14:00左右,最好讓寶寶待在室內休息,如果要外出活動,一定要做好防曬與遮陽,戴上帽子、太陽眼鏡、外出30分鐘前先擦防曬乳液,穿著透氣排汗的衣物,且避免在戶外活動超過30分鐘。
2.活動時注意水分的補充,也可將運動飲料與水對半稀釋補充,六個月以內的寶寶帶出戶外時,媽媽可以少量多次補充母乳或配方奶。切記不可攝取含咖啡因的飲料,咖啡因會增加人體代謝,反而更容易中暑。身體正熱時更不能一口氣灌下大量過冰的飲料,這容易讓胃痙攣、肚子痛,或中了陰暑。
3.炎熱的夏天,千萬不可把寶寶留在未開空調的車內,汽車安全座椅相對悶熱,加上寶寶散熱功能差,雖然才短短幾分鐘,溫度就會急遽上升,而出現中暑,更別為了貪圖方便,獨自將寶寶留在車上,下車簡單買個東西,這可是讓寶寶的生命暴露在極大的危險中。
如果發現寶寶身體熱烘烘但四肢相對冰冷,全身懶洋洋,首先要先將寶寶帶到陰涼通風處,幫寶寶寬衣解帶散熱,使用濕毛巾沾室溫水擦拭全身來降溫,身體血管充足處,如頸部、腋下、手肘內側、大腿鼠蹊處、膝後可以毛巾濕敷退熱。或是使用溫度約34~35度的溫水讓寶寶泡澡,並給予水分補充。降溫不建議使用冰塊冰敷或泡冰塊急速降溫,或是使用強力風扇或直接在冷氣出風孔下對著寶寶吹風散熱,也不可服用退燒藥來退熱。如果寶寶出現意識不清、四肢抽搐等症狀,將寶寶寬衣解帶並退熱後,一定要緊急送醫處理。
許多人對中暑的處理的方法直覺聯想到刮痧,刮痧具有疏通經絡、行氣活血的功效,使局部皮膚充血、微血管擴張幫助身體散熱,但是寶寶的皮膚嬌嫩,刮痧有特殊的器材,並搭配輕巧的手法,不建議家長在家親自操作,應找專業中醫師處理,以免寶寶受傷。
家長可以學習以下簡單的小兒推拿手法,來幫助寶寶退熱消暑:
1.推脊
功用:清熱。
操作方法:使用食指、中指指腹,由後背第七頸椎脊突處(大椎穴),由上向下直推至尾骨尖端(龜尾),約100~300下。
2.清天河水
功用:解表退熱。
操作方法:使用食指、中指指腹,由腕橫紋直推至肘橫紋,約100~300下。
3.清六腑
功用:清熱涼血,清熱之力強,適用於體溫超過39℃者。
操作方法:使用食指、中指指腹,由前臂尺側肘橫紋處直退至尺側肘橫紋處,約100~300下。
4.揉板門
功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滯。用於伴隨有食慾不振、嘔吐或腹瀉者。
操作方法:板門位於手掌大魚際處。一手抓住寶寶手固定,另一手拇指端揉板門,揉約3~15分鐘。
延伸閱讀:外頭燒、體內也燒!5大常見夏季發燒原因
夏季的飲食宜清淡好吸收,增加攝取可解熱消暑的食物,如:綠豆、冬瓜、黃瓜、絲瓜、扁豆、西瓜翠衣(西瓜外皮內側白色肉質處)。夏季容易耗傷水分津液,宜養陰,可多攝取如蓮子、黑豆、蓮藕、山藥、白木耳等食物。
綠豆性味甘寒,具有清熱解暑、除煩止渴的功效,是很好的解暑食材,可以使用綠豆搭配其他食材來做消暑點心,如:綠豆蓮藕湯、菊花枸杞綠豆湯,如果寶寶容易脹氣,綠豆攝取就須減量,或是去皮服用。
中藥材的藿香、佩蘭具有解暑化濕的功效,如果天熱伴隨吃不下、腸胃不適,可使用藿香1錢、佩蘭1錢,與500C.C.的熱開水沖泡,再悶20分鐘,製作成解暑茶來飲用(適合一歲以上的寶寶,寶寶茶飲一日量約50~100C.C.。)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兒科主治醫師 賴琬郁
企劃編輯/湯佳珮
攝影/Super Cute寶寶‧親子寫真
model/廖軒緹(※人物與文章主題無關)
插畫/日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