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進入12月的隆冬季節,隨著氣溫越來越冷,加上偶爾寒流來襲,嬰幼兒一不小心就容易咳嗽、流鼻水。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林昭仁指出,特別是在托嬰中心或幼兒園的孩子,由於生活在密閉的空間,好發群聚感染。另外,近幾年來的空氣品質不佳,造成慢性咳嗽的情況也增加三成以上。
除了感冒比例的提升,因感染諾羅病毒引發的腸胃炎患兒也提高兩至三成。至於皮膚乾癢的狀況,通常在12月底到1月之間會出現增加趨勢。
冬天冷颼颼,有時候風大又下雨,加上孩子的抵抗力較為不足,很容易受到外界病菌的入侵。到底哪些是常見疾病?該如何改善和防範?
1冬季乾癢
嬰幼兒的皮脂分泌少、肌膚的保水能力不佳,加上冬季氣候乾冷,易引發皮膚乾癢。林昭仁醫師表示,幼兒的皮膚看似粉嫩、光滑、Q彈,實際上卻只有一層薄薄的皮脂膜覆蓋,皮膚構造尚未發展成熟;再者,相對於成人,孩子的體表面積較大,容易受到刺激而受傷。舉例來說,冬天的室外溫度寒冷,但室內很溫暖,如此冷熱變化易引發皮膚問題,而且天氣冷會讓人體的血管收縮,汗腺、皮脂腺的分泌減少,好發乾性濕疹,亦即冬季濕疹,尤其是12月,會越來越多的趨勢。
不過,孩子出現濕疹的原因有很多種,包括異位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濕疹等,都可能引發,由於狀況不同、發生年紀也不一樣。原則上,濕疹多在寶寶2、3個月大時發病,1個月後會逐漸好轉。若受到環境影響,例如:家人抽菸、過敏原誘發等,可能會再次發作。
濕疹起初症狀是搔癢、出現不規則的紅疹,醫學教課書上形容猶如英國的海灣,倘若未妥善照顧,可能產生水泡或流膿,不慎受到細菌感染,恐導致蜂窩性組織炎。林昭仁醫師解釋,皮膚並非處於無菌狀態,有些孩子因為皮膚癢而搔抓,無意間破壞保護層、遭到細菌感染,造成紅腫、熱痛,如果出現少量膿液,可能是蜂窩性組織炎。若為異位性皮膚炎患兒,除了可能出現此情形,還會合併其他症狀,例如:氣喘、鼻子過敏等,但異位性皮膚炎通常在1歲前發生。
預防措施
冬季在照顧寶寶皮膚方面,提出下列幾個建議:
1. 幫寶寶洗澡別洗太久,最好在5~10分鐘內完成,且避免讓孩子泡澡,建議使用不含香精、不含皂鹼、不含防腐劑等無添加沐浴乳。
2. 寶寶洗完澡,趁著身上還有殘留的水氣,趕緊幫他塗抹乳液保濕,但盡量選用不含香精、化學添加物、防腐劑等成分。
3. 幫孩子準備棉質衣物,天然的纖維成分能讓皮膚透氣;避免讓孩子穿著羊毛類衣物,尤其是過敏兒,可能引起身體搔癢。
4. 臺灣最主要且最大宗的過敏原是塵蟎,占八、九成以上,因此,家裡要利用除濕機除濕,破壞適合塵蟎的繁殖環境;部分家長會在家裡擺放盆栽,但開花的植物易產生花粉,誘發孩子皮膚過敏。除此,家裡若有養寵物,動物的毛屑也會引起皮膚過敏的發作,最好都能避免。
5. 家長避免塗抹香水、抽菸,或者在家焚香,以免影響孩子。
6. 當寶寶的皮膚產生癢感時,會不自覺的搔抓,平時應修剪指甲,減少指甲縫隙的細菌,避免孩子搔抓而破壞皮膚,出現細菌感染,引發蜂窩性組織炎。
7. 盡量哺餵母乳,母乳含有寶寶所需的抗過敏原的抗體,可降低濕疹的發生。
8. 注意家裡的濕度,因冬季較乾燥,加上使用暖爐、暖風扇等電器,降低室內濕度。然而,適合人體的濕度約50~60度,可準備濕度計測量,並在睡覺時放一盆水或裝設加濕器,維持濕度在50~60度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