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進入冬令時節,雖然臺灣一年四季都有流行性感冒(流感)的疫情發生,但高峰期大多在12月底至隔年3月,之後才會漸漸趨於平緩。流感的致病毒是屬於正黏液病毒科(Orthmyxoviridae),依抗原可分為A、B、C三型,感染的對象各不相同,A型是人畜共通,會感染人類、哺乳動物和鳥類,以豬、雞較常見;B型只會感染人類;C型感染人類的頻率不高,即使感染也不會造成明顯的臨床症狀。一般來說,通常A型病毒引起的病情最嚴重也最常見,由於病毒抗原性會經常發生大改變,造成全球性大流行(Pandemic);B型病毒的抗原改變較少,通常是引起區域性流行(Epidemic);C型病毒的抗原較安定,引起的症狀微不足道,頂多只引起地方性流行(Endemic)。
流感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疾病,致病毒是在患者咳嗽或打噴嚏時,藉著飛沫、空氣傳染,偶而也會經由直接接觸(例如:接吻)傳染。當上呼吸道感染到病毒後,疾病發展會先經短暫的潛伏期約1~3天,此時雖尚無臨床症狀,卻屬於高度傳染期,隨後進入疾病期約3至7天,典型症狀包括突發性高燒(超過攝氏38度,甚至39度)、寒顫、發冷、頭痛、全身肌肉或關節痠痛。
事實上,出現疲倦、咳嗽、鼻塞、流鼻水的症狀,病患會覺得相當痛苦和不舒服。流感和一般上呼吸道疾病(例如:感冒)有極大的不同,特點在於一燒、二痛、三疲倦;與普通感冒、過敏流鼻水、鼻竇炎、扁桃腺發炎、支氣管炎等症狀,則依照輕重程度不同,需要一一做鑑別診斷,但在流行期間,如果出現較嚴重的症狀,經醫師檢查和詢問病情來龍去脈,或者藉由鼻腔或喉嚨分泌物的快篩檢驗(30分鐘內可得到結果,準確性約40~70%),診斷為流行性感冒大概八、九不離十。
確切診斷唯有靠呼吸道分泌物培養出病毒(通常需要3~10天,快速培養也要1~3天才能得到結果),聚合酶連鎖反應檢查也得花費1~6小時。病程一旦過了疾病期之後,就進入恢復期,需要2週才會完全復原。此時若流感患者身體顯得太過虛弱,也可能出現更嚴重的呼吸道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