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欄 醫師專欄

嬰幼兒行為訓練有技巧

嬰兒出生後的第1~2年稱為學步期,活力旺盛、好奇心重且很愛搖頭說不要,在表達與理解能力有限的情形下,多半用行為與情緒做為表達管道。
嬰幼兒行為訓練有技巧

當小霸王出現不良行為

這階段的小霸王常會有許多不良的挑釁行為,如故意拿玩具丟人、推倒花瓶、拿棒子敲打電視,他不是要激怒你才這樣做,而是他不知道什麼叫做可以或不可以,許多的父母卻把這些動作當成是暴力行為。家長應該瞭解,孩子的這些行為其實是為了瞭解環境、測試自己能力以及父母的反應。

但當家長發現寶寶的危險行為時,除了大聲吼叫與猛打其手心外,其實可以試著將這些行為引導為正面的經驗,如學習要如何使用鉛筆而不是亂畫,或者用圖片來讓他知道熱水瓶是燙的不可以碰。

嬰幼兒對於事件的經過多半沒有記憶,他不會記得自己犯什麼錯而被罵,所以即使被罵或處罰,仍是一再犯錯,所以家長常會覺得有深深的無力感;然而寶寶對情緒的記憶卻可能維持很久,寶寶可能只是出於好奇心而去碰觸電線、小狗或者熱水瓶,但家長過度的吼叫或者處罰,可能會讓寶寶過度害怕這些物品或動物,甚至拒絕再去接觸新奇的事物,對寶寶日後的人格發展造成深遠的影響。

 

(一)怎麼教孩子沒有一定的準則,但請以身作則

為你的寶寶豎立好的榜樣,是家長必備的生活習慣,寶寶常會出於好奇而模仿別人的動作與行為,當你習慣吼叫或者摔東西時,你的寶寶也會跟著你做,雖然小孩並不知道這些行為代表的意思。當你處理小孩的偏差行為時,試著不要有太過的情緒反應,堅定且溫柔的方式讓寶寶知道是他的行為不被接受,而不是他不被家長喜愛。

 

(二)環境中誘惑東西多,維持居家的安全很重要

小孩的好奇心重,加上精力旺盛且注意力短,容易被可能有危險的東西所吸引,所以應該要將危險的東西做適當的收藏與掩飾,並應提供寶寶適當與充足的玩具,否則應該要帶至戶外活動(不要期待他們會乖乖坐著不動),以減少危險的發生。

 

(三)用影片、圖卡或故事書,教導寶寶生活常規

嬰幼兒對什麼都抱持著好奇與探索的態度,需要逐漸學習到環境的限制,對於他們常需要持續且重複的提醒,直到他們可以記住家庭的規則如記得午睡起來,有點心可以吃,晚上睡覺前,要先刷牙等。

 

(四)將寶寶的注意力由錯誤的行為轉移至好的行為

如果他拿到彩色筆,在隨便塗牆壁時,你可以拿出一張紙,抓住他拿筆的手在上面畫圖,一方面告訴他筆是拿來畫圖與寫字的,一方面也讓他知道筆只能在紙上畫。

 

(五)當寶寶有好的行為發生,給予正面的鼓勵

當寶寶有好的行為發生,如配合家庭的生活常規,幫媽媽拿東西時,儘量要給予正面的鼓勵,最好的獎勵方式,就是口頭的稱讚。

在寶寶出現危險或者不好的行為時,常見家長以吼叫或大聲責罵的方式來制止,寶寶多半是因為害怕責罵而減少行為,雖然可以讓他知道這些行為會被禁止,但是寶寶卻也可能會故意以此行為來成功吸引家長的注意力,此稱為負向增強。所以多半建議家長採用忽略或者剝奪一些權利的負向處罰的方式,寶寶會因為顧忌損失而妥協,讓他自己願意停下不適當行為才是良策,但在處理小孩行為時盡量避免使用體罰,一方面容易導致受傷,一方面可能讓小孩誤會是因為家長討厭他,才會去修理他。

 

(六)教導寶寶行為時,家長的耐心非常重要

要知道幼兒不會有蓄意傷害他人的意圖,他們行為主要是以他們的身體在試驗周遭的環境,寶寶也會藉他人的反應來修正自己的行為,所以當寶寶出現不良行為時多不是出於惡意,希望家長不要有過度的情緒反應,應該冷靜慢慢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