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欄 專家專欄

肌膚之親-「觸覺」影響寶寶的全方面發展

打從在媽媽的肚子裡,寶寶的觸覺系統就已經開始發展(約莫32週),也是最早發展的感覺系統之一,同時也是人體最廣泛也影響最大的系統,而觸覺最主要的感覺受器即是「皮膚」。
肌膚之親-「觸覺」影響寶寶的全方面發展

 觸覺系統對發展的重要性

1.求生的本能,初期寶寶眼睛還看不到時,可透過嘴唇周圍皮膚感受媽媽乳頭的位置(尋乳反射),當乳頭進入嘴巴後即會誘發吸吮反射,以順利喝到母奶。

2.兩歲以前與環境互動,獲得相關資訊最直接、最有效率的管道,例如輕拍寶寶的手背,提醒他們用被拍打的那隻手拿東西。

3.當寶寶語言發展尚未成熟時,觸覺將扮演最佳的保護罩,例如感覺到尿布濕潤、碰到尖銳物品、牛奶太燙、碰到熱水......時,寶寶會透過哭、閃躲等機制來表達不舒服與尋求協助。

4.影響寶寶的情緒發展,例如家長會透過輕拍寶寶的背、撫摸寶寶的頭來安撫他們或幫助入睡;此外寶寶也會利用觸覺來安撫自己,例如抱著小毛毯入睡、缺乏安全感時會吸吮大拇指或咬指甲等。

5.透過觸覺可以傳遞情感,例如擁抱、擊掌、握手等。

6.皮亞傑(Piaget)的「認知發展理論」中提到出生至兩歲為「感覺動作期」,在這個階段寶寶會藉由口腔與手部的感覺來探索環境、認識事物、學習因果關係和試探環境的反應,寶寶可以透過觸覺學習:

‧物體的形狀概念

‧區辨物體的特性(如大小、軟硬等)

‧身體圖像概念的形成(如五官、手腳的位置)

7.透過較敏銳的觸覺探索物品促進其他感覺系統的發展與整合。例如寶寶用手一邊把玩物品、一邊用眼睛看,如果家長又能適時給予聲音的刺激,將有助於觸覺、視覺與聽覺系統的整合,更加快寶寶認識物品的特性、形狀、名稱等。

 

當觸覺系統出現問題

觸覺系統反應過度

1.排斥觸摸不熟悉或陌生的物品,影響寶寶探索環境的動機,進而影響動作與認知的發展。

2.不喜歡被擁抱與碰觸,當與他人有皮膚的接觸時會有逃脫、哭鬧的情形出現,也可能會刻意躲開需與他人肢體接觸的遊戲,阻礙人際發展。

3.觸摸頭、鼻、口、耳等部位時會出現抗拒或明顯的情緒反應,甚至會有攻擊的行為。

4.不喜歡赤腳走路,或赤腳時看到陌生材質的地面(如草地、沙地、地毯等)會駐足不前。

5.討厭洗澡、洗頭、洗臉、剪指甲、剪頭髮、塗抹乳液或保養品、刷牙等日常生活活動。

6.不喜歡吃硬的或粗糙的食物,或偏愛軟的或流質的食物(口腔敏感)。

 

觸覺系統反應不足

1.皮膚接觸到危險的物品時缺乏保護性的反應,且對於「疼痛」反應很差,經常不知道自己受傷了。

2.不知道嘴巴裡還有東西沒吞進去,食物容易殘留在牙齦溝中。

3.咀嚼不適當的物品,即使再硬的東西都放入嘴巴咬(如積木、鉛筆等)。

4.吃東西囫圇吞棗,尚未咀嚼完全就將東西吞下。

5.手或嘴巴周圍弄得黏答答、尿布或衣服濕了也不會感覺到不舒服而哭鬧或求助。

6.過度尋求大量的觸覺刺激,例如過度探索環境(看到什麼都碰或放到嘴巴咬)、四處尋求擁抱、喜歡用力擠壓或扭捏物品等。

 

以上僅供參考,如果各位家長在檢視過後發現寶寶有上述的問題出現時,不代表一定有觸覺系統的問題存在,而是相對存在著較高的危險因子,建議可尋求專業「職能治療師」進行更周全的評估,如果有需要將給予感覺統合相關的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