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不吃飯,是真的對任何食物都沒有興趣,無飢餓感,甚至食之無味;但有的孩子並非如此,可能造成「假」不吃的情況,有以下幾種原因:
1.愛玩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透過玩耍探索世界,得到生活中的樂趣。有些孩子把這件事情看得比吃飯重要,這類孩子並不是不想吃飯,只是對他來說,「玩」比較重要。
2.挑食
有些孩子常常都說吃不下,但只要看到自己喜歡的食物便可大量進食,這並非真正的厭食,而是得糾正孩子飲食的習慣。
3.飯前已吃過餅乾糖果等小零食
在正餐前吃了餅乾糖果後便有飽足感,若再加上挑食的習慣,孩子當然不會再進食正餐等食物,看起來似乎吃不多,食量很小,但其實都是餅乾糖果等高熱量的食物把孩子餵飽了。
先注意是否有其他不適?
看到孩子不吃飯,父母最擔心的莫過於生長發育落後的問題,但在這之前,要先注意孩子是否有其他不適的情況。有些孩子是因為進食後腹部不舒服而不願意吃飯,此時得找出腹部不適的原因;有些與長期便秘有關,此時就得先處理便秘的問題,讓腸胃道通暢後再觀察他的食慾情況;另外,有些孩子則是突然間食慾變差,要特別注意是否有急性感染,得先排除感冒、腸胃炎或其他急慢性消化系統疾病。
再來對症解決不吃飯的問題
排除上述情況後,再來思考該如何處理孩子不吃飯的問題。厭食,指的是孩子長時間見食不貪、食慾不振,甚至拒食的一種病症。長時間厭食的孩子,常見面色不華、精神萎靡、體型瘦小,也常併見其他腸胃不適如腹痛、腹脹、腹瀉、便秘等,身體各方面的生長發育也多處於落後狀態。
中醫理論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黃帝內經》:「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宋朝《小兒藥證直訣.虛贏》說:「脾胃不和,不能食乳。」如果脾胃不和,便會造成不進乳、食的病證。中醫所謂的脾胃,即人體的消化系統,認為脾胃是後天身體是否健康的關鍵,所以要改善小兒任何健康問題,首須調理脾胃,一旦脾胃問題解除,進食無礙,營養攝取正常,生長發育不會有問題,抵抗力也能逐漸增加,間接可改善過敏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