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懷孕 孕期知識

剖腹產的風險與迷思

剖腹生產也屬於一種外科手術,媽咪在生產檯上必須面臨麻醉、剖腹的生產過程,到底哪些人比較適合應用剖腹生產呢?哪些人則不適用?目前國內選擇剖腹生產的比例、因素為何?且看本篇專業的婦產科主治醫師為孕媽咪提供詳細解答!
剖腹產的風險與迷思

剖腹產定義及各國比例

臺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蔡可欣表示,所謂剖腹產,意指非陰道分娩,以手術方式進而將胎兒娩出的過程。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統計,國內剖腹生產比例約佔36%~37%左右。而中國大陸接近60%,南美洲約為50%,英、美佔30%左右,東南亞、韓國及菲律賓則約佔40%的比例,平均來說北歐比例較低,各國差異頗大。


我國的剖腹產比例,不算全球最高的;相比之下,會較接近英、美國家。另外現在大部分的孕婦都還是偏好自然產,剖腹產常常是產婦都是快接近生產時,發現自然分娩有危險或困難度,才會改行採剖腹生產。


選剖腹產的主要原因
蔡可欣醫師表示,由於現代產檢制度蓬勃發展,孩子生得比較少,因此只要有一點情況不對,經過醫師解釋,產婦及家屬也都寧可採剖腹產以確保胎兒正常娩出,因此也形成防備性較高的醫療觀念。這是一種時代趨勢,因為醫病雙方都不想冒風險承擔任何攸關生命的損失。


但是,任何孕婦都可以選擇剖腹產嗎?蔡可欣醫師說,理論上是都可以的,但問題是,到底有沒有需要?因此,選擇剖腹產,通常就是無法自然生產,或自然生產風險較高的產婦,就比較需要選擇剖腹生產。在比較特殊的生產情況下,如:胎位不正(橫位、臀位)、母體嬌小但胎兒較大,均可導致生產不順,或易有難產及胎兒窘迫的危險。因此,凡胎位不正的多數產婦,醫師多半會強烈建議選擇剖腹生產較安心。


其次,前次剖腹產,次胎若改採自然分娩,相對來說,腹壁及子宮壁之前的癒合部位可能較脆弱,所以,如果第二胎不剖腹產,而改採自然生產,則仍可有1%子宮破裂的機會;而一旦子宮壁不慎從原來的傷口處破裂,則可能引發大出血,並引起媽咪及胎兒的生命危險。因此通常第一胎剖腹產的婦女,醫師多半都會建議第二胎仍採用剖腹生產。


另外,前置胎盤的緊急情況,因胎盤擋在子宮頸口,在子宮頸擴張時會先剝離出血,即可能造成胎兒窘迫或窒息死亡;還有像是催生失敗、引產不順等情況下,也都會是屬於選擇剖腹產的必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