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懷孕 產後照護

破解女性產後月子禁忌9大迷思

臺灣傳統俗諺云:「生贏雞酒香,生輸四塊板。」一語道出當時女性生產的危險性與艱辛。在經歷生產的重大關卡後,如何讓身體恢復至最佳狀態可是一門學問,而產後生活照護與飲食調理更有不少禁忌眾說紛紜,本文邀請到專業的中醫師與西醫師幫助妳釐清產後諸多疑惑,照顧寶寶之餘也要疼惜自己。
破解女性產後月子禁忌9大迷思

 

身為東方人,從小到大受長輩、親友的耳濡目染,必定都對「坐月子」一點也不陌生。聊到坐月子,許多人第一個會先聯想到可以吃麻油料理,其次則是月子期間不能洗頭、不能外出、不能喝水……諸多的限制替女性產後的生活蒙上一層神秘而厚重的面紗。

 

中西醫角度,分析產後關鍵階段

時間推移至今,科技與醫療的進步帶給我們更安全又便利的生活,若從中醫和西醫的角度同時分析,這些流傳已久的禁忌是否還符合時宜?有沒有繼續保存的價值呢?

 

中醫觀點》坐月子,調養體質黃金期

「坐月子」的概念由來已久,據說在古早的農業社會中,女性生產後會獲得一段靜養的時間,在這段期間內可以安心休息,生活以坐姿和臥姿為主,避免過度活動也暫時不需從事勞務,讓產婦的體力和會陰傷口能好好復元。其次,女性在生產過程中耗費大量體力,老祖宗們發現產後不合宜的生活習慣可能對健康造成深遠的影響,因此,衍生諸多月子禁忌,背後的目的在於鼓勵產婦好好休養。


亞東紀念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林巧梅說明,生產可謂女性人生中的重要大事,除了身分上的轉變,產後子宮、卵巢的機能並非一朝一夕能恢復,必須經過約40天的休養才能回復接近孕前的健康狀態,因此,以中醫的角度,坐月子絕對並非迷信,而是調養健康體質的重要黃金期。


林醫師舉例,臨床上較常遇到產婦在月子期間感染風邪(即為感冒),因而變成久咳不癒的慢性咳嗽,或是常見產後腰痠、咳嗽打噴嚏就漏尿,這些都和月子期間沒有照顧好身體脫不了關係。就中醫的觀點來看,無論自然產或剖腹產,生產過程會耗損大量氣血,所以此時屬於容易感染外邪的虛弱狀態(對人體有害的因素中醫統稱為「邪」),若能趁坐月子期間細心調養,完全放下忙碌的生活全心休息,甚至有機會可以改變過往的體質,不但產後的經期變得更規律,體質也更趨向於健康狀態。

 

西醫觀點》產褥期,重視身體修復

從西醫的立場來看,天主教聖功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洪思齊表示,其實翻遍西方醫學文獻從未提及「坐月子」一詞,僅將產後6週內稱為「產褥期」,只要休養得宜,體力和身體狀況會日漸回復至最佳狀態。


大約18、19世紀,國外將婦女分娩後因細菌感染導致的疾病稱為「產褥熱(Puerperal fever)」,英國將其定義為產後14天內高燒不退,蘇格蘭則將產褥熱的發生時機定義在產後21天內。以前在英國法規中,產褥熱患者必須向疾病管制單位呈報,現今雖然因醫療進步,併發產後感染的機率降低許多,但就觀念而言,西醫仍認為在產褥期內密切觀察身體狀況、好好休息調養有其必要。


西方與東方相較,產後禁忌的確少了許多,從西醫的角度,也不會刻意強調坐月子,而希望從產後身體修復的概念出發──「子宮復舊(Involution of uterus)」為產後子宮回復至孕前大小的過程。由於分娩結束,胎盤賀爾蒙不再分泌,產後第7天的子宮重量和體積大約是分娩當日的一半,之後日漸回復至孕前狀態,而胎兒成長的養分仰賴胎盤供應,孕期子宮壁部分內膜被胎盤覆蓋住。一般來說,子宮內膜大約在產後10天內能修復完成,但胎盤附著的位置需要約6週進行再生。子宮復舊期間會分泌惡露,惡露主要是由血液和蛻膜組織組成,通常產後惡露會持續分泌2~3個禮拜,顏色從起初的紅色漸漸轉變為無色,惡露量也日漸減少。根據臨床觀察,惡露一開始是無菌的,但因為血液和陰道細菌結合成為細菌繁殖的溫床,因此,產後3~4天會發現惡露的氣味轉為腥臭,洪醫師提醒,產褥墊務必勤於更換才能降低陰道感染發炎的機率。

延伸閱讀:別讓產後疼痛跟妳一輩子!專家教妳6招預防媽媽手、肩頸痠痛、骨盆疼痛

產後月子有禁忌?Q&A中西觀點大解析

雖然東西方分別以「坐月子」、「產褥期」兩項不同的辭彙,稱呼極為重要的產後修復黃金期,但這段期間需要藉由好好休養,以恢復體力,卻又是東西方不約而同的共識。針對產後生活的傳統禁忌,我們同時請到專業的中醫師與西醫師,協助我們將不合時宜的產後迷思一次破解!

 

1產後一定要休息滿1個月,並且待在家中足不出戶?

中醫分析 「坐月子」顧名思義,多數人會以「一個月等於30天」來計算天數,對此,林巧梅醫師表示,現代人對於坐月子的彈性大,不少產婦基於希望恢復至最佳狀態,坐月子的天數甚至長達40天,換算起來將近6週的時間,剛好跟西醫的產褥期觀念不謀而合。


至於月子期間產婦是否一定得足不出戶呢?林醫師認為,外出限制主要是擔心可能因溫差感染風邪或是外食吃到不潔食物導致身體不適,因此,並非絕對禁止女性產後不得外出,而是外出時務必做好保暖準備,比方說戴上帽子,避免頭部吹風;即便天熱也應穿薄長袖進出室內外,預防劇烈溫差導致不適。而在飲食上,避免食用保存不易的生冷食物,並且選擇注重衛生乾淨的飲食,別讓腸胃不適找上門。


西醫分析 女性生產之後,和孕產過程相關的器官和部位無可避免都會變得較為脆弱而鬆弛,但就西醫的立場仍不主張產婦必須完全足不出戶,畢竟只要在體能可負荷的狀態下,適度運動有助於體力復元,幫助身體受損組織修復、肌肉恢復彈性。

 

2長輩說產後要避免提重物,甚至連寶寶也不能常抱?

中醫分析 懷孕期間,母體為了因應寶寶的成長發育,子宮體積也會日益增加形成沉重負荷,使孕媽咪腰腹部維繫子宮的韌帶下垂,因此,產後需要4~6週復元,這期間應避免提重物,讓韌帶休息。


若生育下一胎前韌帶未復元良好,甚至可能發生中醫稱為「繫胎無力」的嚴重狀況,需要安胎的機率比一般人高。除此,也有些媽咪在身體恢復前就常提抱重物,中醫認為易導致腎虛、氣虛,日後出現腰背痠痛的比例較高。


西醫分析 剛生產後子宮仍很腫大,如果時常提抱重物、進行勞動工作或家事,未來子宮下垂的可能性偏高。臨床發現,老一輩的女性可能因為農務或勞動缺乏人手,在產後不久即要幫忙工作,且生育胎次多讓子宮未能休息充足,年老時子宮下垂、脫垂的比例的確較高。


雖然如此,但媽媽產後抱寶寶、照顧寶寶是必須的,西醫並沒有不能常抱嬰兒的說法,只是寶寶動輒超過3公斤,若是頻繁以錯誤姿勢抱寶寶,或者哺乳姿勢過於遷就孩子、長時間俯身彎腰幫寶寶洗澡或換尿布,都可能因為不良姿勢而產生手腕痠麻、腰部肌肉拉傷,成為導致媽媽腰背痠痛的元兇,提醒新手媽咪們反而要特別留意。

延伸閱讀:生完沒多久又懷孕了?產後避孕7大方式,原來這樣做最有效!

 

3產婦不能哭,也不能長時間盯著3C產品看,否則眼睛會壞掉?

中醫分析 中醫認為「肝藏血」,女性在生產時已消耗過多津血,津在中醫的觀念裡主要指體內的液體,包括臟腑組織正常分泌或製造的體液及分泌物,如唾液、淚液、胃液、血液等,因此,若在身體最需要休養的時候還時常哭泣,或者用眼過度時常盯著3C產品,這些「傷津」的行為都會對眼睛帶來不好的影響,易出現雙眼疲勞、痠澀的症狀。


西醫分析 洪思齊醫師從西醫的角度分析,3C產品螢幕散發的藍光,若長期、長時間使用又未注意保持距離,已有不少科學研究指出會對眼睛黃斑部造成傷害,加上哭泣易讓眼睛感覺疲勞,若常熬夜晚睡會讓眼睛循環變差,眼睛可是我們探索世界的靈魂之窗,無論是產婦或一般人都應避免常哭泣和長時間使用3C產品,好好保護雙眼的健康。

 

4坐月子期間應避免洗頭,並且以擦澡為主?

中醫分析 以前的科技不若現代發達,當時洗澡、洗頭可能必須在溪流進行,或者熱水時有時無,即便洗好頭也沒辦法立刻吹乾頭髮,因而才希望產婦在月子期間避免洗頭,以免受外邪侵襲,導致風寒或頭痛。


但現代的生活條件改善,我們時時享受著便利的生活,因此,產後並非完全不能洗頭,擦澡或洗澡只要傷口復元狀況許可亦不受限制,只是洗頭的頻率需降低,並且把握洗完頭立刻擦乾、吹乾的原則即可。如果比較積極一些,還能自製具祛寒作用的生薑水洗頭──切下生薑數片放入水中煮滾後放涼,主要可用於將洗髮泡沫沖淨,也很適合拿來洗澡。


西醫分析 西醫對於洗髮並無刻意限制,但同樣要注意避免洗後吹風感冒。至於產後的洗澡方式,洪醫師建議自然產產婦可採取淋浴的方式,對傷口影響較小,並且暫時禁止泡澡。若會陰部撕裂傷較嚴重者,不妨在產後嘗試用優碘坐浴。 


至於剖腹產產婦,因為開刀的傷口更需要細心護理,一開始以擦澡的方式較為合適,之後如果真的很想淋浴,務必在傷口貼上美容膠布和防水貼布。

 

5月子期間都不可以運動嗎?

中醫分析 人們對於生產的觀念逐漸在改變,不少自然產的媽媽甚至產後或隔天就能下床走路(剖腹產後何時能下床行走,必須視傷口恢復情形而定),只要不會過於疼痛,下床行走屬於輕度活動,適當的肌肉收縮可以促進子宮復舊。至於其他的運動,在產後6週內為免影響傷口復元,林巧梅醫師表示,應盡量避免從事劇烈、大動作運動,但溫和的凱格爾運動或提臀操等則無礙。至於剖腹產一樣要注意傷口狀況,避免影響傷口復元又耗氣傷津。


西醫分析 女性在經歷10個月的孕期,其實肌肉、韌帶相對都比孕前鬆弛不少,因此,產後不建議完全躺著不動休息,而是希望在身體可接受的範圍內,適度活動以幫助肌肉、韌帶恢復彈性,還能降低產後嵌頓型疝氣的發生機率。洪思齊醫師建議,產後只要傷口狀況許可、能下床自行如廁後,媽咪就可以從最和緩的散步做起,而在惡露排淨後,游泳等其他運動幾乎皆無禁忌,隨著傷口復原狀況可以日漸增加運動量,依自己的體能負荷選擇合適的運動進行。另外,許多媽媽產後會進行凱格爾運動,只要產後傷口不會疼痛就可以進行,能預防將來發生應力性尿失禁和子宮脫垂的可能性。

6產後何時夫妻間才能恢復正常性生活?

中醫分析 產後夫妻的性生活建議等到坐完月子、產後至少40天,讓會陰傷口有多一些痊癒時間,子宮、卵巢等身體部位也得到適當復元,當夫妻雙方的身心狀態都能接受再考慮恢復正常的性生活。


西醫分析 自然產與剖腹產在產後恢復性行為的時間點上,並無明顯差異,主要必須視個人傷口恢復狀況而定,有些人認為產後1個月即可,但也有的人認為需要等到產褥期過後。洪醫師特別提醒,哺餵母乳期間因為排卵機能被抑制,故陰道較乾澀,所以,進行性行為易使媽咪感到疼痛而受傷,等到恢復賀爾蒙分泌和排卵後陰道乾澀就會改善,這點也希望新手爸爸多體諒太太。

延伸閱讀:哺乳期愛愛絕對不會懷孕?醫:小心二度中獎!

7月子期間忌食生菜沙拉、冰淇淋、冷飲等生冷食物?

中醫分析 中醫對於藥膳、食補特別有研究,林巧梅醫師說明,中醫將食物區分出寒涼、溫熱等調性,產婦不但應忌食寒涼性質食物,忌食生冷也是希望避免吃下不潔、含菌的飲食,且喜食生冷食物會使乳汁分泌量下降,不利於哺乳。


中醫以「產前一把火,產後一盆冰」形容女性懷孕與產後的體質轉變,多數女性在月子期間身體仍屬虛、瘀體質,倘若食用較多生冷、寒性食物,將導致體內虛、瘀不易排除。不過,林醫師也曾遇過產後體質持續燥熱的產婦,有時和進補藥膳或藥物使用不恰當有關,因此,提醒大家雖然東方人喜歡以進補調整體質,但配方其實可依個人體質調整,正確而均衡的營養才是健康恢復得宜的關鍵。以下提供兩個產後飲食調整對策供大家參考:


燥熱對策:若產婦因過度進補口乾舌燥,此時會建議飲用具清熱解毒效果的觀音串茶(若產後顯現虛寒體質則不適合觀音串茶),或者將烹煮添加的麻油改換為茶油,而非當身體燥熱就改吃寒涼食物,希望中和食材的性質,因為寒涼食物會阻礙子宮血液循環。倘若產後是因為情緒不穩、壓力過大而出現燥熱症狀,亦可考慮飲用玫瑰花茶。


米酒要不要使用:至於許多長輩因酒類具促進血液循環之效果,所以,喜歡以米酒幫產婦烹調食物,關鍵就在於烹煮時間夠不夠長,讓米酒得以完全揮發。但若本身屬於燥熱體質,已出現口乾舌燥、冒痘痘、起疹子、小便偏黃、便祕等上火現象,烹調時也不一定需要使用米酒。


西醫分析 以前曾在國外進修的洪思齊醫師分享,其實外國人對產後飲食可說是百無禁忌,甚至分娩結束後立刻吃冰淇淋、奶昔補充熱量。站在醫師的角度,其實飲食習慣想遵從西方還是東方都無妨,但絕對還是要注意飲食清潔,以免腸胃不適,並均衡補充營養,幫助身體修復並促進哺乳,讓產婦吃得健康又安心最重要。

 

8產後需要服用生化湯嗎?該喝多久?

中醫分析 生化湯是女性產後常服用的中藥方劑,顧名思義能「生新血、化瘀血」,屬於具化瘀、活血、促進循環功效的藥物。那麼產後應服用幾帖生化湯呢?首先必須考量是自然產或剖腹產,自然產者建議喝7~10帖、剖腹產則建議喝3~5帖(1天1帖),且必須與西醫開立的子宮收縮劑分開使用。為免過度促進子宮收縮增加出血量,因此,建議想喝生化湯的產婦先請教醫師再服用較為安全。林醫師也提醒,剖腹產產婦如欲飲用生化湯,還需考量傷口狀況,請於產後1週在醫師的診斷下再行服用。


產後調理分為數個階段,其中生化湯是第一階段。組成生化湯的藥材並非完全不能更動,如果產婦有泌乳量不足、感冒等問題,可以一併請中醫師調整藥材成分,量身訂作專屬自己體質的生化湯。


西醫分析 門診中常有產婦詢問能否飲用生化湯,對此洪思齊醫師表示,倘若產婦的惡露量多且帶有大量血塊和蛻膜,此時較讓人擔心可能有感染或胎盤殘留的狀況,首要之務並非服用子宮收縮劑或生化湯,而是立即就診請醫師確認是否有感染或其它問題。


另一個在臨床上較常遇到的狀況則是產婦惡露結束後又把生化湯誤當補品飲用,結果又開始出血,尤其剖腹產產婦手術時幾乎已將胎盤組織及內膜清乾淨,通常不需再飲用生化湯。因此,洪醫師建議如果有產婦想飲用生化湯,請務必讓醫師替您評估身體狀況,再考慮有無服用的必要,畢竟使用藥物一定要對應症狀才能確實改善身體狀況。


體質燥熱可調整生化湯配方
生化湯出自於清朝《傅青主女科.產後篇上卷》一書,具有化瘀生新、溫經止痛的作用,以當歸、川芎、桃仁、炮薑、炙甘草這五味為基本組成藥方。生化湯中可能導致口乾舌燥的藥材為當歸、川芎、炮薑,因此,林巧梅醫師建議如有上火徵兆,上述三樣藥材可以減量,改以丹參、益母草入藥,同樣具活血作用但能避免燥熱上火。

9為了提供寶寶充沛的母乳,產後大魚大肉補充營養最重要?

中醫分析 產後多攝取魚、肉等蛋白質,能提供身體修復子宮的原料,但烹調上要注意盡量清淡不油膩,以免過度進補導致發胖、上火,其餘只要注意均衡攝取各式營養素,補足纖維質、水分預防便祕,飲食上大致和以往相同,不需刻意大魚大肉。其實在飲食上還可依需求把握下列原則:


理氣+健脾+補腎藥膳:中醫會採用十全大補湯替產後的媽咪補氣血、以四神湯健脾胃,若要針對補腎,還可以煮杜仲腰子、黑豆水(使用炒黑豆,可請中藥行代勞,做法與紅豆水相同,只飲用悶煮豆子的水而不吃豆子),但產婦的體質是否適合服用,則要請醫師診斷後再下決定。


幫助傷口復元:如果不喜歡藥味太重,可用黨參、黃耆、紅棗、枸杞燉煮鱸魚湯,不但溫和補氣,鱸魚的蛋白質和膠原蛋白有助於傷口復元。


促進乳汁分泌:若有乳汁不足困擾者,可以考慮花生豬腳湯再加當歸、黨參、黃耆、麥門冬、通草等藥材,藉此促進乳汁分泌。


解除便祕:煮湯時,可以一併在湯裡加點具調理肝腎氣血、潤腸作用的何首烏。


疏肝理氣:玫瑰花是中醫疏肝理氣的好幫手,但近期恰好發生農藥殘留的疑雲,提醒大家除了慎選合格藥材,所有藥材在烹煮前都務必以流動的水沖洗、清潔,細心處理才能將傷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注意事項:東方人產後飲食很喜歡用麻油和酒烹調,但要避免在產後1週內使用,以免影響傷口復元。若發現任何感冒、發炎、感染的跡象,請暫停進補,讓請醫師評估診斷,待治癒後再繼續食用。


西醫分析 並非昂貴的補品、稀有的食材就能和營養畫上絕對的等號,相信大家一定都知道飲營養均衡的重要性。其實乳汁的主要成分是水,建議產後多喝些清淡卻又營養的魚湯、雞湯、豆漿補充水分,讓身體擁有足夠的原料製造乳汁。至於酒精和咖啡應在哺乳期盡量避免,以免透過乳汁影響寶寶。


除了飲食調理之外,想要順利哺餵母乳,家人給予充分支持、擁有情緒壓力抒發管道也很重要。當新手媽媽有好心情,加上親餵寶寶頻繁的吸吮動作,會讓腦下垂體對身體發出泌乳的指令,自然會產生更豐沛的乳汁來供應寶寶。而適當擠乳能消除乳房滿漲感,避免乳腺堵塞引起發炎不適,否則乳房疼痛也可能造成媽媽對哺乳卻步,反而不利於泌乳和長期哺乳呢。

 

產後憂鬱莫驚慌,自行痊癒機會大

最後,洪思齊醫師也想提醒大家,有憂鬱現象的產婦其實不在少數,從臨床經驗統計,產後4~5天內大約有近一半的媽媽顯現出輕微憂鬱的現象,追究背後的原因往往不外乎對照顧寶寶感到力不從心、不熟悉如何哺乳、擔憂產後身材恢復不如預期等。所幸多數的產後輕微憂鬱,經過一段時間隨著對育兒日漸上手、習慣生活的變化,之後都會自行痊癒。


目前許多婦產科醫師在婦女產後回診時,都會請患者填寫「愛丁堡產後憂鬱症評估量表」,若有憂鬱傾向會讓專業輔導人員或精神科醫師介入治療。林巧梅醫師也提及,照顧具憂鬱傾向者除了讓醫師協助評估並給予藥物治療,最重要的還是家人的照顧,陪伴產婦克服困難,一起走出情緒的低谷。


哺乳期禁止染燙髮!
為免染髮、燙髮的藥劑經皮膚吸收,透過乳汁將不好的物質傳給寶寶,也要避免染燙藥劑的揮發性化學成分因母嬰近距離接觸直接被吸入,因此,媽咪務必在哺乳期間盡量避免染燙頭髮。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諮詢/亞東紀念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林巧梅、財團法人天主教聖功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洪思齊
模特兒/俏麗媽咪
妝髮/小貞
攝影/米果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