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 嬰幼兒 、 新生兒 、 新手爸媽 、 育兒 、 生活照護 、 頭型 、 搖晃症候群 、 搖晃症候群 、 搖晃 、 安撫 、 頭部發育 、 頸部發育 、 前囟門 、 前囟門凹陷 、 哭鬧 、 腦膜炎 、 腦出血 、 腦水腫 、 頭骨癒合 、 腦部發育 、 頭型畸形 、 皮膚 、 肌膚 、 手腳發紫 、 蒙古斑 、 瘀血 、 淤血 、 瘀青 、 疹子 、 新生兒毒性紅斑 、 母乳 、 母奶 、 初乳 、 胎毒 、 脂漏性皮膚炎 、 皮膚炎 、 口腔 、 口腔發育 、 換牙 、 乳牙 、 長牙 、 萌牙期 、 收涎 、 流口水 、 副食品 、 口水疹 、 清潔口腔 、 舌苔 、 蛀牙 、 齲齒 、 睡眠 、 生活作息日夜顛倒 、 趴睡 、 仰睡 、 側睡 、 頭型 、 猝死 、 窒息 、 喝奶 、 哺乳 、 親餵 、 瓶餵 、 配方奶 、 嬰兒奶粉 、 奶量 、 吐奶 、 溢奶 、 餵奶姿勢 、 脹氣 、 拍嗝 、 打嗝 、 薄荷腦 、 薄荷油 、 薄荷醇 、 神經系統 、 貧血 、 感冒 、 發燒 、 體溫高 、 尿布 、 換尿布 、 包巾 、 泡奶 、 生長發育
俗話說「我們都是成為父母後,才開始學習如何當父母」,想要扮演好為人父母的角色,除了心態上需要有所成長、調適之外,學習如何照顧寶貝,也是重要的必修學分。而照護重點舉凡留意寶貝的身體狀況、同理他們的情緒與需求等,各種層面都加以留意,才能算是合格的模範父母。
在帶養寶貝的過程中,新手父母經常會抱著許多疑問與懷疑,例如不少初為人父的爸比們會擔心──寶寶的頭部和身體都軟趴趴的,如果沒有用正確的姿勢抱嬰兒,會不會有不良影響?種種疑慮讓新手爸爸乾脆離寶寶遠遠的,使媽咪一人忙得不可開交。其實,只要聰明掌握照護重點,就不必擔心照顧寶貝的過程出現NG狀況題。
寶寶身體軟綿綿,抱起來膽戰心驚
新生寶貝的體型嬌小,身體又軟綿綿,每當成人想從嬰兒床裡抱起寶寶,難免都會有些緊張,深怕一不注意反而讓寶貝受傷,違背了原先疼愛孩子的美意。尤其3、4個月以前的嬰兒頸部力量尚未成熟,若未妥善支撐,會使寶寶頭部隨著重力擺盪。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小兒科醫師羅玉芳指出:「嬰兒的頭部比例佔身長的四分之一,且頭部的重量也是全身最重的部位,因此在抱4個月以前的寶寶時,應用一隻手來支撐脖子。」而除了頸部肌肉尚未發展出良好的支撐力,寶寶的腦組織也仍處於軟綿綿的狀態,若是爸比媽咪在抱著寶寶的時候急促震動,會使腦組織在堅硬的頭骨內隨之晃動,導致頭骨下方的靜脈破裂,引發硬腦膜下血腫或蜘蛛膜下腔出血等嚴重後果,俗稱「嬰兒搖晃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