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庭 新知快遞

誰來按讚?臉書焦慮與成癮!

臉書無疑是現在人頻繁使用的社交網路工具之一,你能想像一整天不上臉書、不在臉書上分享嗎?當看到別人回應的點讚數不如心中預期,還會出現失落、焦慮感?為何會如此?又該如何處理這樣的負向情緒呢?
誰來按讚?臉書焦慮與成癮!

動機影響期待

不同情緒反應來自不同動機
使用臉書有許多種方式,有些人會很頻繁地報告當下的生活大小事,有些人則是較少做分享,卻很積極地在他人的分享文下留言回應他人,有些人根本沒有仔細看,把手指按一下讚當作是「已讀」來使用。

財團法人天主教聖母聖心會懷仁全人發展中心臨床心理師杜長齡說:「其實,使用者最初的使用心態與想滿足的需求為何,也就是他們心理為什麼會想要這麼做,包括分享文字或照片,都會影響到他之後會如何去看待所得到的回應與結果。」換句話說,人們之所以會產生不同的情緒與反應,與其最初的不同動機與預期效果有所關聯,以使用臉書行為為例,每一個人使用的動機不同,就會影響之後出現不同的情緒反應。

何謂動機?
動機滿足與否,影響正或負面情感體驗
動機(motive)一詞指的是一大群會影響一個人幸福感的諸多目標、渴望或需求。動機可能是意識層面或是潛意識層面的,當動機獲得滿足,人就會經驗到正面的情感;當動機受挫時,一個人就會經驗到負面的情感。

人際動機:人際親和類vs.成就自我類
學者Baken曾提出,如果以概念化的方式來看人際動機,會假定在這個階梯式層的頂端有兩個非常寬廣又抽象的類別,分別是「人際親和類」(communalmotive)與「成就自我類」(agenticmotive),所謂的「人際親和類」是一種想要與一位或多位其他人之間有著無我連接(selfessconnection)的動機,追求社交的動機也包含了結識新朋友或為人們做些好事等;而「成就自我類」則強調自己是一個與其他人有所區隔的獨特單位,希望自己能與他人是不同的,甚至包括了某種想對他人有所影響的渴望,這個渴望一開始也屬於人際層次(如,獲得贊同、避免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