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學習當爸媽

親情需要練習,一個擁抱就能解救孩子的心

孩子都需要「抱抱」!孩子被抱住時,會有種被保護的安心感。不管發生什麼事,都有可以回去的地方,所以擁抱不會削弱孩子的自立心,反而是促使他們獨立的方法。
親情需要練習,一個擁抱就能解救孩子的心

 

請用心傾聽孩子說話,與他共享喜悅、感動、悲傷、寂寞,這就是「內心的抱抱」。除了身體的擁抱,也請多抱抱孩子的內心。

寶寶哭鬧卻不理會,以後孩子不敢說出真心話

媽媽一定會知道小寶寶想說什麼

很多媽媽因為和小寶寶語言不通而感到有壓力。可是,大人彼此溝通的時候,語言也只佔了7%。其他的情報是透過表情、動作、語調等傳達。

懷孕時做3D超音波檢查可以看到小寶寶豐富的表情變化。小寶寶出生後會藉由全身向媽媽傳達自己的想法。仔細觀察小寶寶會驚訝地發現,從他們的表情或動作能了解許多事。觀察力及溝通是育兒非常重要的能力。

兒童教育學者皮爾斯(JosephChiltonPearce)的《神奇的孩子》一書提到,在非洲的烏干達,小寶寶出生後,媽媽會24小時形影不離地抱著。媽媽仔細看顧小寶寶,一週後在他們尿尿或便便前,媽媽就能提早知道,所以小寶寶的尿布幾乎不會弄髒。

從出生第一天開始,培養與孩子的「心電感應」

有些媽媽會在小寶寶出生後,馬上進行上廁所的訓練,所以一天只用一片尿布就夠了。一般人認為尿布是髒了才換的東西,這是錯誤的想法。如果小寶寶哭鬧卻不幫他換尿布,時間久了他就不會告訴你自己想要什麼。

養育孩子有許多認知上的差異。相信小寶寶的知性,藉由仔細觀察來展開溝通。像是尿布濕了嗎?肚子餓了嗎?會冷嗎?想睡嗎?小寶寶只會用哭的方式表達。大人若有接收到那些訊息,小寶寶便會放心傳達自己的想法。

 

孩子的表情,就是媽媽平常的表情

「我家孩子老是在哭。真不知道該拿他怎麼辦才好?」有位媽媽哭喪著臉來找我商量。我看小寶寶的臉,果然是一副快哭出來的表情。或許那位媽媽沒有察覺,小寶寶和她的表情簡直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雖然媽媽很煩惱「孩子哭不停,很難照顧」,可是小寶寶也很擔心「為什麼媽媽總是哭喪著臉。她還好嗎?」

在周產期心理學的研究中有多筆資料顯示,小寶寶會模仿媽媽的表情,他的臉是媽媽的鏡子。有些媽媽會反駁「才沒有那回事,我都會對孩子笑」,但小寶寶看的是媽媽平時的表情,他感受不到媽媽瞬間變臉的微笑。

很累的時候也別說「不想看到孩子」

想讓小寶寶笑的話,自己就算是硬擠出笑容也沒關係,請媽媽持續保持開心的表情。有時覺得環境令你感到痛苦,其實是自己讓周圍氣氛變得不開心。小寶寶或許是代替媽媽表達想哭的心情。

若有媽媽覺得照顧孩子很累,說自己「連孩子的臉都不想看到」,我會故意問她:「所以說,孩子從這世上消失也沒關係囉?」

媽媽會立刻慌張地回答:「那怎麼可以,我會很傷心。」

於是,我接著說:「那請你別再說不想看到孩子的臉。」

「孩子讓我很痛苦」,有這種想法的時候,請想想小寶寶為了達成媽媽的心願,拼了命才來到這個世界。能夠感受到育兒的辛苦,也是因為有了小寶寶。察覺辛苦背後的幸福,展露微笑,就會展開良性循環。

 

面對寶寶夜哭問題,可以試著問他理由

進行新生兒健康檢查時,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夜哭」。媽媽抱著哭不停的嬰兒,連續好幾晚不能睡,身心都會累垮。

有些媽媽深深嘆息:「其他人都沒這種困擾,難道是我不會帶孩子嗎?」

小寶寶夜哭的理由因人而異。喝奶喝不夠、身體不舒服、房間太熱或太冷等,只要找出理由,孩子的情緒就會穩定下來。

不過比起外來的原因,小寶寶的內心更敏感,有時是想傳達某些訊息。仔細觀察他的表情,就會知道小寶寶是在生氣或害怕。

只要媽媽了解自己,孩子便能停止哭泣

小寶寶一直哭又找不出原因的時候,有些媽媽會把想到的原因一個一個問他。例如一個孩子每天到了出生的時間就會哭,於是媽媽問他:「你是不是很討厭出生時的那件事?還是,哪件事?」

媽媽不經意地問:「難道是因為醫生很大聲,嚇到你了嗎?」結果小寶寶停止哭泣,此後即使到了同樣的時間,小寶寶也不再哭了。

也有些孩子因為感受到大人看不到的東西,覺得很害怕。此時抱抱孩子,告訴他「沒事的,別怕別怕」,或是讓他聞聞薰衣草的香氣也是不錯的方法。

照顧經常夜哭的小寶寶很不容易,其實小寶寶也對自己適應不了人世感到煩惱。但夜哭不會永遠持續,媽媽們請別自責,多給自己一點時間,陪伴孩子度過這個時期。

愛討抱的孩子,長大後反而更獨立

孩子都需要「抱抱」。剛到在這個世界冒險的孩子,內心非常不安。感受父母肌膚的溫暖會滋養他們的內心。孩子湊到媽媽身邊時,請先抱抱他。當他受到驚嚇、哭泣時,也是先抱抱他。伸出手緊緊地抱住孩子,抱到讓他忍不住害羞地說:「可以了,放開我。」

孩子被抱住時,會有種被保護的安心感。不管發生什麼事,都有可以回去的地方,所以能夠放心到外面的世界闖蕩。擁抱不會削弱孩子的自立心,反而是促使他們獨立的方法。

擁抱等於「愛」,一個擁抱就能解救孩子的心

「抱不夠」的孩子會感到寂寞,覺得自己的存在不受重視。曾經有位國小老師告訴我:「個性粗暴的孩子被抱了之後,會變得乖巧聽話」。

不只年紀小的孩子喜歡肌膚接觸,一位高中的護理老師說:「我抱了老是鬧事的學生,他不但變溫順、還哭了出來。」

而且,那個孩子還問老師:「可以帶我的朋友來嗎?」把其他同伴也帶去找她。護理老師逐一擁抱那些孩子,他們露出滿足的表情,後來也都變乖了。

那些孩子想必是小時候被抱得不夠,內心的空虛使他們產生攻擊性,想到這兒我就覺得心痛。無論是小學生或高中生,一個擁抱就能解救他們的心。更何況是年幼的孩子,他們會有多麼渴望抱抱。

「擁抱」是表現愛的基本動作。有些父母會擔心孩子養成黏人的習慣,但其實不是孩子愛抱抱,而是父母抱得不夠多。

 

建立孩子良好的個性,2歲前是關鍵

孩子會變成怎麼樣的個性,從受精到2歲前的環境影響很大,因為孩子的大腦神經迴路會在這段時期發育成熟。大腦中掌管情緒及自發性的下視丘、杏仁核,容易因為壓力、恐懼、憤怒等負面感情受損。

媽媽感受到壓力,或是孩子成長缺乏安全感,他的大腦會建立「這個世界很痛苦」的資訊。然後為了逃離不安,於是變得具有攻擊性,或是陷入憂鬱、頹喪。

另一方面,媽媽懷孕時過得很幸福,2歲前得到滿滿關愛的孩子,以杏仁核為中心的大腦邊緣系統的神經會發育得很好。大腦建立了「這個世界很快樂」的資訊,孩子個性也會變得樂觀積極。

幼兒行為失控不是愛玩,而是在「測試能力」

尤其是小寶寶長大後,行動範圍擴大,媽媽如何應對顯得格外重要。孩子或許會把手伸進盤子裡,抓起食物亂丟。媽媽看了雖然很頭痛,但小寶寶是在測試自己的能力。

如果大人只想到自己,一邊罵「不乖」一邊打小孩,孩子容易建立不好的既定印象,覺得「測試能力會發生不好的事」,因而剝奪孩子的自發性。能否用積極的態度面對人生,對孩子來說是關乎一生的重大問題。

大部分媽媽為了讓小寶寶健康長大,對營養狀態都很注意。同樣的,為了讓小寶寶寶的內心健全發展,也請多留意他的內心是否得到足夠的養分。

 

強迫小孩「不准哭」,他的心會生病

不可以壓抑孩子想哭的心情

想哭就哭,是孩子重要的自我表現。強迫孩子壓抑負面感情,會對他造成很大的壓力。我在診所幫孩子打針的時候會說:「要打針囉!有一點點痛,你要加油喔。想哭就哭沒關係。」

大哭之後,孩子的心情會變好,笑著離開診所。如果騙孩子「一點都不痛」,或是說「你是男生,不可以哭」。壓抑孩子的情緒,他就會在心中累積悲傷或憤怒。

父母鍛鍊「同感力」,伸手擁抱孩子的內心

對媽媽來說,看到孩子哭很難受,但悲傷、憤怒是孩子真實的感受。不要否定他的任何感情,使其自由表現,對孩子成長是很重要的事。

「我知道,你很痛對吧?」讓孩子知道你感同身受,他們就會振作精神。大人也是如此,感到痛苦時,如果身邊有人說:「嗯,我懂你的心情」,即使現況沒有改變,也能獲得安慰。

父母提高「同感力」去貼近孩子的心,這是育兒的基礎。用心傾聽孩子說的話,與他共享喜悅、感動、悲傷、寂寞,這就是「內心的抱抱」。除了身體的擁抱,也別忘了抱抱孩子的內心。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資料來源╱《媽媽,我記得你》(采實文化)
攝影/FacesPhotography(KotaDamansara)JeffChin
Model/baby貝貝、爸比CalvinLai、媽咪Celes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