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懷孕 孕期知識

孕期40週完美胎教法

現今書籍與專家所提倡的胎教法百百種,如何選擇適合自己與寶寶的胎教方式,才能達到胎教真正的意義?本文特別邀請兩位專家來分享正確的胎教觀念及做法。
孕期40週完美胎教法

親子關係的第一堂課

談到胎教,相信許多人的直覺便是「讓寶寶在媽咪肚子裡就接受某些教育,讓他的未來發展更快速」,這樣的想法嚴格說起來並沒有錯,但卻很容易流於偏向智育發展的期待。然而,至今仍未能有任何科學證實,當媽咪對腹中胎兒進行知識教育後,他們未來的智商發展會有特別影響。


其實胎教的方式並非在於智力的培育,而是透過各種與寶寶產生互動的方式,來傳達父母親的愛,讓他們尚未出生前,便能與爸比媽咪建立初步的感情交流,使孩子感到安心,進而讓身體、精神各方面發展順利,出生後更能快速與這個世界接軌。

 

胎教知多少?

對於胎教的定義,臺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治醫師蔡佩蓁表示:「胎教,當寶寶還在子宮裡、尚未出生時,適當給予一些視覺、聽覺與觸覺等各方面的刺激,讓寶寶提早感受到外在的世界,並且對於爸媽的聲音產生熟悉感。」胎教的功用並非影響胎兒的意識層面,而是在於情感層面,雖然沒有確切科學研究證明胎教的影響,但的確有許多受過胎教的孩子,因為在媽咪肚子裡時常聽見爸比與媽咪說話的聲音,對此聲音有一定的熟度,故出生後哭鬧之際,聽到爸媽熟悉的聲音後,較容易冷靜,安撫上也輕鬆很多。而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潘恆新更說明:「胎教的意義,不是在教胎兒要變得多聰明,是讓父母親滿滿的愛得以傳達給孩子,讓胎兒明白自己被愛,出生後更能有顆穩定且慈悲的心。」因此,胎教最重要的目的,便是讓孩子與父母親提早建立感情層面的連結。


其實胎教的觀念早在古代就已經產生,研究發現顯示,古書《列女傳》及《大戴禮記》兩書當中,都有談及婦女在孕期時,自身行為會影響胎兒發育的觀點,而《辭海》中曾提及,孕婦若有好的言行,可為胎兒帶來正面影響。而其它古代書籍如《婦人大全良方》、《醫學入門》也都有胎教的相關記載。在古代,雖然無法透過科學方式進行研究,但古聖先賢們所提出的見解,也是相當有道理的!當時他們對於胎教提出了幾個大原則:結飲食、忌房事、慎寒溫、調情志、戒生冷,雖然並非完全正確,但方向大致與現代觀點無太大落差。


胎教很難透過科學方式去證明實際效果,到底對於外國人來說,胎教到底是有效還是無效呢?其實,世界各國的人多半相信腹中胎兒能對外界的刺激有所感受,且影響到出生後的某些狀態。在日本,從江戶時代便有研究胎教的紀錄,雖然當時曾一度被認為是迷信活動,但在科技日益進步的現代,許多日本醫師證實成長到一定大小的胎兒,可以明顯感受到外界給予聲音與光線的刺激,且在寶寶出生後,會因為再次聽到熟悉的聲音而平靜下來;英國李斯特大學曾進行一項研究,他們在胎兒出生前三個月,密集讓孕媽咪播放音樂給寶寶聽,而在寶寶出生後,播放過去曾讓寶寶聽過的音樂,以及一些新的音樂,調查顯示,寶寶多半會對曾聽過的音樂較感興趣,顯然他們能夠記憶自己在母體時所聽到的聲音。美國則在西元1905年左右,便有學者研究指出,胎兒會因為外界給予的聲音刺激而增加活動量。俄羅斯人十分熱衷於胎教活動,因此俄羅斯的孕婦們,時常會透過歌唱、繪畫、舞蹈、閱讀與參加藝術類活動來作為胎教的一環,且他們深信孩子們會因為媽咪的行為而有所改變。綜觀下來,無論在哪個國家,都希望寶寶能夠提早在媽咪肚子裡感受外面世界,培養一些好的素養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