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親子教育

適當管教,建立寶寶好規矩

現代人生得少,父母容易將孩子捧在手心呵護,愛的管教一不留神就變成縱容與溺愛。當孩子經常出現任性、耍賴、甚至唱反調這類行為失衡(或管教漏洞)時,你知道該如何喊卡嗎?什麼樣的“管教策略”適合似懂非懂的幼童?父母的管教心態、方法與權限拿捏,都將影響孩子是否能守規矩、有禮貌,進而成為受歡迎的好寶寶喔!
適當管教,建立寶寶好規矩

心態Parent’s attitude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若無手足相伴,會少了分享、競爭和等待的學習機會,而且父母也容易忽略孩子一些“太超過”的行為,總以為:「他還小、不懂事,長大就不會這樣了!」

 

規矩,從小建立比較好:

其實,任性妄為的孩子長大後自然而然會變懂事嗎?輔仁大學民生學院兒童與家庭學系附設托兒所教保組組長陳巧湄表示:「幼兒雖然無法理解世事,但他們能夠感受他們在做每一件事情時,家人給予的許可程度,如果家長經常默許孩子踰矩行為,久而久之,孩子就以那樣踰越的標準為規矩了。」

 

自我、不受規範的孩子通常在上學以後會有一些問題需要克服,例如在學校和同學搶東西、不喜歡排隊,沒有同學願意跟他一起玩等。陳巧湄組長說:「雖然幼兒園會漸漸修正孩子的生活常規、訓練孩子的社會禮儀,但習慣自我的孩子他們的社交可能在一起步就遇到挫折,因為過去主要照顧者或父母的放任管教方式,在此時立竿見影了。」

 

管教之前,父母想一想

Point 1‧有愛才是教養

幼童能理解的事情不多,父母不要苛求孩子懂事。「等孩子長大的耐性是每個父母都應該有的心理準備。」陳巧湄組長說,在這過程中要以“愛”來教導他們,才不至於出現虐童、不當管教等問題。

 

Point 2‧了解他的特質

每個人都有他與生俱來的先天特質,有些孩子活潑、有些文靜,不能以文靜的標準來衡量易動的孩子,那樣孩子勢必天天踰矩、日日受挫,得不到讚美、找不到自信心;反之亦然。

 

Point 3‧量身訂做管教

再多再好的育兒方法都不如父母最清楚自己孩子適合什麼樣的管教,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當然也要用獨一無二的方法管教,管教才能奏效。

 

Point 4‧管教一致

陳巧湄組長強調,不論用什麼方法管教孩子,建立一套標準很重要,而且一以貫之,對孩子來說,不要常常因人、因時、因地而不同,孩子會無以適從,長大些甚至會以對自己有利的標準來行事。

 

Point 5‧公平對待

只要父母標準一致,孩子會清楚知道規矩就是怎樣。只是,當家中有其他手足時可能發生公平質疑,此時父母可依孩子年齡給予說明,例如告訴較大的孩子為何他的標準較高,而他小時候也像弟弟現在這樣標準等。

 

方法Parent’s discipline 

跟孩子say no是許多初為人父母的難題,即便孩子不乖、不遵守規定,父母常常和孩子有理說不清,最後仍是妥協了事。當孩子踰矩或犯錯時,父母究竟該如何制止並說明清楚?或者孩子屢勸不聽、造次累犯時,父母可以適時祭出哪些“管教策略”呢?以下是陳巧湄組長以實例說明:

 

Case 1 拒絕無理要求

【狀況說明】

逛街時,孩子要求買玩具,不答應便當場哭鬧……。

 

【處理建議】

1‧溫柔堅持

如果該項玩具不是當天出門前說好要購買的東西,近日孩子又無好寶寶事蹟需要鼓勵,那就請父母表現出:「堅定不購買的決心!」

「孩子通常可以看出父母的購買意願,如果你出現猶豫購買的樣子,那孩子就可能以糾纏、哭鬧的方式來試圖闖關。不過,記得拒絕時要用溫柔的語氣告知,溝通成敗不在音量大小,大聲斥責是非常不好的示範,愛吵架的孩子通常也有愛吵架的父母。」

 

2‧迅速離開

既然無意採購就不要逗留;對於經常無理取鬧的孩子,父母最好行動快,在孩子開始無理取鬧之前,盡速將孩子一起帶離現場吧!

「很多父母都有帶孩子出門,被臨時要求購買玩具的困擾,其實父母不妨在出門前就和孩子訂定當天的採購品項,孩子的玩具也清楚訂出金額和內容等,若不買孩子的東西也要說清楚原因,並邀請他一起來找大家要買的物品,讓他此行也有採買的樂趣和使命。」

 

3‧事後討論

賣場的陳設和氣氛難免引起孩子的購物慾望,父母只要是確定不買就堅定告知、帶離現場,在經過一、二次這樣的經驗後,孩子自然而然知道你的規矩是什麼。但當天若出現哭鬧不休或是現場拉鋸的情形,建議父母回家後要找時間和孩子溝通。

「管教孩子也要今日事今日畢喔!等孩子和自己都冷靜過後,父母一定要針對孩子當天不乖的事情和孩子溝通;讓孩子表達心聲、抒發感受,父母也重申處理原則與規矩,並傳達違反規則會得到的結果。」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235期育兒生活雜誌~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採訪撰文/王心妏
諮詢/輔仁大學民生學院兒童與家庭學系附設托兒所教保組組長陳巧湄
編輯整理/林明佳
圖/本刊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