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寶寶大事

寶寶大事
寶寶大事

台大研究神經母細胞瘤造影技術

綜合報導 /敖庭綸

臺灣每年約有500位兒童及青少年罹患癌症。其中神經母細胞瘤是兒童最常見的頭外固態腫瘤,好發於嬰幼兒「神經母細胞瘤」是嬰幼兒癌症當中最難以治療的癌症,其腫瘤原發部位在腎上腺,發病後可能會轉移到肝臟、骨骼,台灣每年約新增30名病例。

醫師指出,目前治療神經母細胞瘤最困難的在於經常無法掌握癌細胞轉移的情況,耽誤治療,有一半以上的病童在診斷時便已發生了多處轉移或擴散,但傳統核醫造影MIBG掃描敏感度僅有75%,治療成效不佳,嚴重威脅病童生命,導致1歲以上的病童發病後,5年存活率只有3成。

為了有效掌握腫瘤轉移情況,臺灣大學神經母細胞瘤研究團隊歷經6年研究,嘗試將原本用於帕金森氏症的氟多巴正子造影檢查,應用於神經母細胞瘤。至2011年共有34位病患在診斷或追蹤時接受了氟多巴正子造影,在身體各部位發現神經母細胞瘤,判斷是否需要開刀等治療,大幅提升療效。

臺大醫院核子醫學部主任曾凱元說,氟多巴就像是為癌症腫瘤裝上GPS定位,即使腫瘤轉移到其他部位,也能夠透過正子掃描找到。臺灣大學副校長羅清華指出,這項重要的研究成果深受國際醫界的重視,不但在美國獲得北美核子醫學會2項大獎、在瑞典舉行的世界兒童神經母細胞瘤尖端會議中也獲頒大獎,未來可能會成為世界臨床診斷的必要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