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周遭常見的有毒化學物質會以不同的形式、產品,出現在你我每天所接觸的食衣住行裡。舉一個大家熟悉的有毒物質──「塑化劑事件」,便是不肖廠商為了降低成本、或是增加產品品質穩定及風味,而違法使用塑化劑如DEHP(鄰苯二甲酸二酯),變相製造取代起雲劑(合法食品添加物)添加至食品當中,讓臺灣的食品業蒙上黑心標籤的印象,雖然少量的塑化劑對人體不會造成急性的危害,卻會經由長期在生物體內的累積帶來更大的健康風險,而塑化劑就是我們今天所要談的「環境荷爾蒙」之一。
大多數的人都聽過「荷爾蒙」,荷爾蒙是生物體內的激素,根據維基百科解釋:「激素是指體內某一細胞、腺體或者器官所產生的可以影響機體內其他細胞活動的化學物質。僅需很小劑量的激素便可以改變細胞的新陳代謝,經由血液或體液傳送,可以說激素是一種從一個細胞傳遞到另一個細胞的化學信使。」
臺北榮民總醫院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吳明玲醫師表示,生物體內的天然荷爾蒙(激素)會調節身體的部分功能,包括生殖系統、內分泌功能等等,不只是生物體會產生荷爾蒙,植物也會產生荷爾蒙,例如大豆異黃酮是一種植物性雌激素,也是典型的天然荷爾蒙之一,被認為有預防骨質疏鬆、抗氧化、延緩動脈硬化、改善停經症狀等功效。
「環境荷爾蒙」的英文原文是endocrine disruptor,學術界中文翻譯為「內分泌干擾物質」,在我國習慣上稱為「環境荷爾蒙」。簡單來說,環境荷爾蒙指的是具有類似生物體內雌激素或抗雄激素作用的體外化學物質,能夠模擬與擾亂生物體內荷爾蒙,可能對人類健康與生態環境造成危害;包括抑制荷爾蒙的功能及正常作用,改變生物體內免疫、神經和內分泌系統的正常運作,影響生物之生殖與生長,或產生惡性腫瘤。對懷孕期胚胎或成長初期的影響較大。對人類之影響包括乳癌及子宮內膜異位、男性攝護腺癌及睪丸癌、不正常之性器官發育、生殖力下降、腦下垂體及甲狀腺功能改變、免疫功能異常、甲狀腺腫瘤、過動兒、和孩童的學習能力及注意力不集中問題等。
吳明玲醫師指出:「有毒物質的種類非常多,如果會影響神經系統的就統稱為神經毒物、作用於肝腎的有毒物質便被歸類到肝腎類毒物,而環境荷爾蒙指的是外來性的化學物質經吸收進入到生物體內,經過科學的研究評估,若是會對生物體產生類似荷爾蒙作用的效果,進而干擾生物體的內分系統的正常運作,統稱為『環境荷爾蒙』。」
孕媽咪暴露在環境荷爾蒙下,容易引起流產、畸形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