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常是蚊蟲肆虐的活動期,家長除了留心孩子是否常被蚊子叮?慎選藥膏、防蚊液外,也要注重居家環境的清潔,才能有效杜絕蚊子的入侵。另一方面,居家或是戶外常見的昆蟲大兵,像是小黑蚊、跳蚤、蜜蜂等,也需要小心注意。特別是有嬰幼兒的家庭,由於寶寶年紀還小、難用言語表達身體不適,或是因為癢感而有東抓抓、西抓抓的行為,一旦破皮受傷容易造成細菌感染。因此,家長也需要瞭解哪些是常見的昆蟲、被叮時的對策、以及如何有效防治,才能遠離吸血昆蟲的拜訪。
炎炎夏季,預防登革熱!
登革熱疫情夏季持續發燒,民眾應落實居家內外的孳生源清除,像是養成清除戶內外積水容器的習慣,勿讓病媒蚊孳生,減少病媒蚊的傳播,並做好個人防護措施,例如穿著淺色長袖衣褲、身體裸露部位塗抹衛生署核可防蚊劑等,若有疑似症狀(發燒、頭痛、肌肉痛等)應儘速就醫。
許多人都有被小黑蚊叮後發癢的經驗,不只讓人感覺奇癢無比、多半會伴隨有紅腫的症狀。而許多人常將小黑蚊誤認為蚊子的一種,這是大錯特錯的誤會,小黑蚊(Biting midge)並非蚊子,牠是屬於臺灣本土的蠓科昆蟲,在1913年由日本昆蟲學家Tokuichi Shiraki於中部發現,正式的學名是「臺灣鋏蠓」,也是現階段臺灣危害最嚴重的騷擾性昆蟲。
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杜武俊教授從長期觀察、研究小黑蚊的資料中告訴我們,小黑蚊原本長年生長在山腳地帶、或村落,但在近二十年來蔓延臺灣各地,在許多地區造成猖獗危害。透過2010至2011年進行全面普查的結果顯示,多達19縣市139個鄉鎮市區受到小黑蚊的危害,並已嚴重影響居民的生活品質與觀光產業。而一般民眾大致可以從以下幾點分辨小黑蚊的習性、被叮時的處理方式、防治的策略等,才能逐步減少小黑蚊的侵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