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名新生兒出生才6天,體重僅3公斤,卻突然發燒、嗜睡、奶量大幅減少。家長察覺異狀後,立刻送往衛福部桃園醫院急診。經檢查發現,寶寶血小板低於一萬、肝指數飆破一千,狀況極度危急。
進一步經腰椎穿刺檢查,確診為腸病毒克沙奇B型,還合併多重器官衰竭風險。醫療團隊迅速啟動跨科合作,施以血小板輸注、免疫球蛋白治療,並密集使用心臟超音波監控,經過三週住院治療,幸運康復出院。
桃園醫院小兒部主任李倩瑜表示,新生兒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一旦感染腸病毒,短時間內可能迅速引發重症,例如心肌炎、病毒性腦炎、肺水腫等。根據國際統計,新生兒感染腸病毒重症的死亡率高達30%,即使康復,也有近20%可能留下心臟或神經系統後遺症。
新生兒早期症狀往往不明顯,可能只是嗜睡、哭鬧或吃奶變少,很容易被誤認為只是「累了」或「不餓」。但一旦出現呼吸急促、四肢冰冷,已可能接近休克邊緣,必須即刻送醫,不可拖延。
根據疾管署最新監測,2025年腸病毒疫情呈現異常走勢,預估流行高峰將延後至6月中旬至9月。目前(截至5月6日)國內已出現4例重症,其中3例為伊科病毒11型,1例為克沙奇B5型,其中2例為未滿1個月的新生兒。
目前主流病毒株為克沙奇A16型(29.8%)為主,克沙奇A6型(21.3%)及伊科病毒11型(19.1%)。桃園醫院也通報多起新生兒感染伊科病毒造成重症的案例。
李倩瑜醫師強調,腸病毒不只是小朋友的病,無症狀的兄姊、照顧者都是新生兒的潛在傳染源。
桃園醫院加護病房護理師李靜玟提醒,照顧新生兒時務必遵守「勤洗手、戴口罩、少親吻」三大守則:
①入門先洗手:大人、小孩進門第一件事就是洗手,尤其接觸新生兒前務必清潔雙手。
②有症狀就別靠近:若有咳嗽、喉嚨痛、流鼻水或腹瀉,應避免接觸新生兒,避免病毒傳染。
③孕媽咪也要警覺:產前兩週到產後若有發燒、喉嚨痛,應告知醫師並暫時避免密切接觸寶寶。
此外,家長若發現寶寶持續發燒、黃疸加劇、吃奶量驟降,應立刻送醫,不要等門診掛號時間,以免錯過治療黃金期。
目前腸病毒仍無特效藥,所有治療皆以支持性療法為主。一旦延誤,可能導致嚴重後遺症或死亡。但只要及早察覺、即時治療,大多數新生兒和幼童仍能順利康復。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提醒,雖然目前疫情尚處低點,但隨著氣溫升高,腸病毒活性將增強,家長與校園照護人員務必提高警覺,落實防疫。
整理撰文/江睿毓
圖片來源/photoAC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