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會讓他們對周遭的事物充滿興趣,尤其是年幼的孩童,常習慣性地將他們隨手可以抓取到的物品直接放入口中,來刺激口腔以得到本能的滿足,隨著小寶寶進入了口腔期的年紀,家中的東西就必須時時小心收好,因為這個時期的嬰幼兒,最喜歡將任何東西放進嘴裡,甚至吞下肚。
臺安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張雅婷表示,小寶寶容易將食物吞下肚的年齡約在出生後6個月~4歲這段期間,特別是在1歲6個月前的口腔期(oral stage),小寶寶會藉由刺激嘴巴、嘴唇和舌頭來得到本能的滿足(例如:透過吃和將東西放置於口中獲得滿足)。
延伸閱讀:小心!容易使寶寶誤食、中毒的7大物品
張雅婷醫師進一步指出,容易導致小寶寶誤食的物品相當多,但原則上可以按「形狀」、「軟硬」與「大小」作區分,不同的誤食類別,也會有不一樣的急救方法。
形狀:吃入形狀怪異,邊緣不規則的東西,像是迴紋針。
大家熟知的哈姆立克急救法,可能較不適用於此,所以,張雅婷醫師建議,當發現小寶寶誤食了形狀較怪異或尖銳的東西,應立即送醫,醫師會利用內視鏡取出異物。
軟硬軟質:如軟Q的果凍、不可食用的清潔劑等液體。
硬物:銅板、鈕扣或水銀電池。
以上不論哪一種,都不建議催吐!最重要的是注意寶寶呼吸狀態,如果發生呼吸困難、無法發出聲音,這時表示異物已經完全阻塞呼吸道,應該馬上以拍背、壓胸、哈姆立克法等來急救將異物排出。
1歲以上小寶寶,可立即使用哈姆立克急救法,藉由橫隔膜突然被向上推擠,與壓迫肺部結果,使阻塞氣管的異物噴出;而1歲以下小寶寶,則建議以拍背壓胸法急救,能避免傷及腹腔內的器官。若無法解決時應儘速送醫,直接以氣管鏡或喉鏡取出;若寶寶仍能夠出聲與呼吸時,屬於部分阻塞,就不應先做急救,直接送醫即可。
延伸閱讀:1歲童咳嗽不止竟是誤食「訂書針」惹禍!這些物品要小心
張雅婷醫師表示,小寶寶在誤食東西後,異物可能從口腔進入消化道或呼吸道,因為不同的位置,也會有相異的徵狀出現,家長須特別注意觀察。
若發現小寶寶已將異物吞入,卻沒有吞嚥困難、拒絕進食、嘔吐或流口水等症狀,加上誤食的異物直徑小於2公分,長度低於5公分,且不具腐蝕性,則可先觀察小寶寶1周內的排便狀況(大部份會在3~7天內排出)。但若有症狀,通常是異物卡在食道所引起,則需以內視鏡夾出。
假使異物經由口腔進入呼吸道,卡在上呼吸道可藉由哈姆立克法或拍背壓胸法,幫助小寶寶咳出異物;大部份會發生異物掉入「下」呼吸道的情形較多,張雅婷醫師指出,這在臨床上也是最難診斷的,一般都會等到小寶寶呼吸已發出「咻!咻!」的聲音,才知道有東西進入肺部,此時,爸比媽咪一定要儘快送小寶寶到醫院治療,因此,特別針對易卡在肺部的物品(像是:小綠豆、小黃豆或小彈珠等較硬且較小的東西),在家中應小心收納。
張雅婷醫師說明,一般小兒誤食送醫,很多時候都不是因為知道「誤食」送醫,而是有不明徵狀發生(例如:嗜睡、嘔吐或異常的呼吸聲),爸比媽咪才會將小寶寶趕緊送醫治療;這時,距離小寶寶誤食的時間,可能已有一段距離,所以,醫師會先詢問家長小寶寶的病發時間長短,以及有無其他特殊徵狀發生。
若醫師診斷為誤食,家長卻無法提供更詳盡的資訊,醫師便會以X光來做進一步了解,如果小寶寶食入的是顯影物(像是:電池、錢幣等金屬物品),就容易被發現;但若是非顯影物(例如:豆類、塑膠玩具等),治療上就會比較困難。
張雅婷醫師也提醒,家中的各項物品應小心放置,且家長要隨時注意小寶寶放入口中的東西,如果能在小寶寶誤食後,立即送醫,醫師也許可利用手電筒發現異物,並馬上以夾子取出,就不需再以X光診斷。
延伸閱讀:7月女嬰把洗衣球當糖果吞!預防誤食你該收好的有這些
採訪撰文/William
諮 詢/臺安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張雅婷
圖片來源/photo-ac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