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滿2歲的侑侑今年即將進入幼兒園,但同齡孩子都已能夠表達「我想尿尿」、「玩車車」,甚至能與大人簡單對話,只有侑侑雖然好像能聽懂大人在說什麼,卻只能以「嗯嗯」聲回應。無法說話,讓老師與家長都擔心,侑侑入學後不容易適應團體生活、較難融入課程。
「孩子應該1歲起發展出語言,但可能一直沒有足夠刺激,看不到大人嘴型,或是用手一指大人就懂意思,根本不用開口。」有超過20年園長經驗的台南水交社非營利幼兒園園長林昭慧說。台南水交社非營利幼兒園位於台南市區,車程十分鐘內就百貨公司、國中小與大學,周遭機能豐沛,絕不算是偏鄉或非山非市地區,但林昭慧觀察,近年來,或許受到疫情期間戴口罩、人與人之間互動減少,加上 3C 育兒、家長過度為孩子代勞等狀況影響,語言發展落後的孩子比例仍略有增加。
除了因練習機會與刺激不足造成孩子語言發展落後,陽明交通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鄭雅薇提到,也有些家庭為了培養孩子使用雙語,從小只對孩子說英語、想著上小學就會學中文,結果導致孩子適應困難,難以建立一套完整的語言體系並開口說話。
語言發展落後有哪些影響?在語言治療領域服務超過20年的北市聯合醫院語言治療師艾秀芸說明,語言能力可分為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兩部分。語言理解能力影響「孩子能否明白所聽到的話的意義」,若跟不上同齡孩子,孩子可能會聽不懂,或需要花費更多時間理解指令,導致動作緩慢、難以順利跟上團體生活進度,認識的詞彙不足也影響認知發展。
而語言表達能力影響「孩子能否用說話表達自己」。若能力較弱,除了說話速度慢、不利同儕互動,也會對情緒造成負面影響,「當孩子無法『為情緒命名』,無法辨識情緒、不知道自己的生氣從何而來,就只能用大哭或逃避等方式處理。」艾秀芸解釋。
艾秀芸舉例,很多幼兒覺得「放屁」一詞很好玩,但她曾遇過語言能力落後的4歲男孩,有次放屁被同學發現、同學說「放屁」笑得很開心,但男孩不明白「放屁」的意思,因此覺得同學不喜歡他、情緒低落,後續一整天都無法好好與同學互動,也難以專心在課程中。
艾秀芸建議,若想協助孩子提升語言力,可以嘗試以下10種技巧,增加平時鍛鍊語言能力的機會:
艾秀芸說明,10種技巧若能融合運用效果最好,家長也可以先試著每週嘗試一種方法,習慣後再試著融合運用。她也提醒,家長的知識建立、態度正向,比技巧使用更重要;家長要先了解孩子的發展里程碑,不必過度焦慮、要求孩子進度超前,同時讓孩子在練習中保有成就感,要求快速進步反而可能造成反效果。
除了上述技巧,鄭雅薇也建議,若孩子的語言能力落後是因環境刺激過少導致,且落後程度不嚴重,除了親子共讀、及早進入幼兒園接受團體生活,也可以依據孩子的個性,安排兒童足球等團體活動,增加孩子與他人對話的機會與經驗。
延伸閱讀:小烏龜世代來了!疫後幼兒早療通報破3萬、聯評大塞車
*本篇文章由【親子天下】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