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健康檢查發現孩子有「心雜音」!怎麼辦?難道是有心臟病嗎?」這是許多家長收到學校發的健康通知書後很常見的反應。其實,大部分的心雜音是屬於良性的,通常成年後症狀就會消失,原則上家長無需太擔心。
▲心雜音(innocent murmur)是醫生用聽診器檢查心臟所聽到的聲音。
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兒童心臟科主任李孟倫表示,心雜音(innocent murmur)是醫生用聽診器檢查心臟所聽到的,依照雜音的強弱通常分為六級(Ⅰ~Ⅵ),分別為:grade 1 ──在安靜的環境中仔細聽才聽得到;grade 2 ──可以清楚地聽到;grade 3 ──大而清楚的聲音;grade 4 ──很大聲而且觸摸胸部有震顫(thrill)現象;grade 5 ──有震顫現象而且聽診器輕觸胸壁即可聽見;grade 6 ──有震顫現象而且聽診器離開胸壁也可聽見。
這些心雜音,通常是血液在心臟內流動產生亂流而引起,也可能是個人心臟或血管方面異常所造成的。心雜音可分為兩大類:功能性雜音(無害的雜音/無辜的心雜音)(innocent murmur),以及病理性雜音。前者是良性的、無害的,心臟構造並無任何異常。通常功能性心雜音會在心臟需要運送更多的血液供應身體需要時發生,如出現在小朋友發燒或劇烈運動後的短暫期間,有時因姿態改變也會出現。大量的血液流動時就容易出現雜音,就如同水管內的水快速流動時會發出聲音。
▲有超過 30% 的兒童可能會有這種所謂的「無害的心雜音」,在 3 到 7 歲的兒童最常被聽到。
有些孩童的心臟構造和血流完全正常,卻也出現心雜音(innocent murmur)。這些雜音通稱為功能性的、正常的無害的心雜音,是所謂的「無辜的心雜音」(innocent murmur),有時也被稱為「功能性」或「生理學」雜音。「無辜的心臟雜音」是血液通常通過心臟的腔室和閥門或通過內心附近的血管循環的無害聲音。在醫生常規的聽診檢查時,有超過 30% 的兒童可能會有這種所謂的「無害的心雜音」,在 3 到 7 歲的兒童最常被聽到。
黃斯煒醫師解釋,其實絕大多數小朋友心臟都是正常的,但在檢查中卻出現明顯的心雜音,讓醫生懷疑心臟有問題,因而做深度檢查,在等待報告的時間讓家長們非常擔心,誤以為是嚴重至可能危害生命的心臟病,事實上它是無害的,因此便有「無辜的心雜音」的別稱。
「無辜的心雜音」發生的位置,大多在兒童胸部正中胸骨的左上緣或左下緣,而且出現心臟的收縮期。
一般心雜音成因不明,有些專家認為與兒童成長有關係,也就是成長中的心臟,血管應相對跟著成長,但部分孩童因血管未發展成熟,有可能導致心雜音產生。
這種雜音可能會因發燒、感染、緊張、興奮、運動、焦慮或其他原因而增強,所以若孩童在發燒時,由於血液動力改變,也會容易有心雜音的狀況,但在退燒後,心雜音也會跟著消失。這也就是為何許多因感冒、發燒或其它毛病求醫而被謹慎的醫師聽到心雜音,後來過一段時間又沒聽到任何雜音。
家長要如何分辨孩童是屬於「無辜的心雜音」或是「心臟病」呢?黃斯煒醫師建議,一般若是明顯、持續的心雜音,可透過心電圖(ECG)、胸部 X 光照或是心臟超音波(echo)的檢查來確認心臟結構是否有問題。如果心雜音是有時出現、有時消失,這類心雜音大多是屬於「無辜的心雜音」,不一定要做進一步檢查。
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兒童心臟科主任李孟倫提醒,「無辜的心雜音」的心臟檢查(包括心電圖、胸部 X 光及心臟超音波等)應該都是正常。若是合併以下八種特徵,則有很大的機會合併病理上的變異,需要後續請小兒心臟專科醫師追蹤:1. 會造成臨床症狀的;2. 心電圖有異常表現;3. 舒張時期聽到的心雜音;4. 心臟收縮時通到第三級以上的心雜音並有亂流聲;5. 小朋友臨床上會發紺;6. 不尋常過強或過弱的脈搏;7. 不正常的心音;8. X 光片上不正常的心臟大小或是不正常的肺血管紋。
總結來說,心雜音可以作為診斷兒童心臟病的主要症狀之一,但有心雜音不代表一定有心臟病,黃斯煒醫師提醒家長們,聽到孩子被檢查出心雜音時先別太過於緊張,大部分的心雜音其實都是屬於良性的,如經檢查確定心臟結構有問題,以目前醫學的進步,絕大部分的兒童心臟病是可以醫治的。
▲以目前醫學的進步,絕大部分的兒童心臟病都是可以醫治的。
整理/林宜屏
資料來源/萬芳醫院、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兒童心臟科主任李孟倫
圖片來源/photo-ac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