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定會問,我要如何來判斷腸道健康?這是一個好問題,我的建議是「每日觀察自己的便便狀況」。「什麼,這好噁心喔!」好多人會這麽回答。
以下是我對於便便觀察的一些建議:
1.便便最好是像香蕉一樣,成條狀,不乾不硬,顏色偏金黃色,排便時間短暫快速而且順暢。
2.如果便便雖然成條狀,但是排便不是很順利,表面凹凹凸凸,這種情形只要將蔬菜水果以及水分多補充些,情況就會好轉。
3.如果便便像羊大便一樣,又乾又硬,大多是纖維攝取不足以及水分缺乏,多喝水,多吃蔬菜,也可以額外喝些好油,像是冷壓椰子油、橄欖油、亞麻仁油等,一天一次,一次15~20cc,可能會有幫助。
4.如果像一小塊一小塊馬鈴薯狀軟便,接著腹瀉,或是解出像是泥狀巧克力,有可能是腸躁症或是腸道菌相失衡,這時除了多吃蔬菜水果之外,可以補充優酪乳、優格、益生菌、納豆等。
5.如果是腹瀉,甚至是水瀉,要考慮細菌性或是病毒性腸炎,或者是腸道過敏,前者應就醫檢查,後者要找出過敏食物並避開數週至數個月。
6.如果是解黑便,要注意可能有胃或是十二指腸潰瘍出血,甚至是腫瘤的可能。
7.如果是解血便,要考慮痔瘡出血,當然大腸直腸腫瘤也是有可能的。
8.如果排便習慣改變,合併疲倦、貧血、體重下降、食慾不佳,更應建快就醫。
大家一定要注意自己便便的情形,多吃有益免疫力的食物
★更多打造腸道健康的知識,可以參考 #劉博仁功能醫學癌症大調理喔!
圖片來源:PHOTO-AC
資料來源:劉博仁營養功能醫學專家
現職:菁英診所基因營養功能醫學門診營運長、科博特診所院長、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學會理事長
專長:基因功能營養醫學、過敏疾病檢測及調理、代謝症候群調理體重管理、疾病預防策略、肝臟排毒、重金屬排毒
經歷: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營養醫學門診主任、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耳鼻喉科主任、弘光科技大學營養系暨營養醫學所兼任助理教授,著作:《營養醫學抗癌奇蹟》、《疾病,不一定靠藥醫》、《完全根治耳鼻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