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親子教育

孩子不擅交友、人際受挫?名師傳授4心法,養出「好人緣體質」

擔心孩子人緣不夠好、不擅長交朋友?害怕孩子被孤立、排擠,甚至被霸凌?資深教師分享,其實,人際互動也是需要學習跟練習的,父母與其擔憂或貿然插手,不如試著當孩子的社交教練,陪孩子學會與人相處之道。
孩子不擅交友、人際受挫?名師傳授4心法,養出「好人緣體質」

 

已經開學一段時間了,孩子的人際困擾也逐漸浮上水面,有些人重新分班後,遲遲沒交到新朋友,或一直無法適應新群體;也有人放了個暑假後,跟原本的朋友生疏了,甚至好友被搶走,又或是班上出現「小圈圈」,難以融入。

而孩子因為太白目、太害羞、太蠻橫等各類因素,讓人際關係遭逢困境,也很常見,畢竟,學校如同「小江湖」,就是社會的縮影。

已有研究指出,在小學階段不受歡迎、社交受挫者,未來較容易有心理問題,還可能影響學業與職場表現。當父母發現孩子有人際困擾時,得審慎應對,資深教師分享了以下幾個關鍵心法:

 

一、善用「一致性溝通」,真正同理接納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回家說「大家都不喜歡我」、「都沒人要跟我玩」之類的話語時,父母難免心慌,急著想搞清楚狀況,但如果大人的情緒波動太大、言語反應太直接,反而容易讓孩子更焦慮,覺得「這件事真的很嚴重」。

全台最大教學社群「溫老師備課Party」創辦人、台南大學附設實驗小學退休教師溫美玉建議,父母要先穩住,才能真正接住孩子,薩提爾模式中的「一致性溝通」很適合用在此時,溫美玉將其拆解成四個具體步驟:

1、全神貫注傾聽:放下手邊的事情跟手機,專心聽孩子說。
2、簡單話語回應:例如,孩子說「他們都不喜歡我」時,就回「嗯」,別說「那你可以找別人玩啊」之類的,也別急著弄懂來龍去脈,先讓孩子繼續說。
3、說出孩子感受:孩子說完後,試著同理,例如可以說「你是不是有點傷心呢」。
4、先用想像方式實現:孩子如果說「真希望他們跟我玩」,不必急著給實際解方,而是先回覆「如果能夠跟他們玩,應該很不錯」

當孩子說完之後,父母可以分享一些自己過往的人際挫敗經驗,或現正遭逢的社交困擾,讓孩子覺得更被同理。通常人在被傾聽、被理解後,情緒就會穩定一點了。

延伸閱讀:擔心寶貝被孤立?3技巧教害羞怕生的孩子克服社交恐懼!

 

二、和孩子集思廣益,討論各種解方,但大人別貿然介入

其實孩子跟大人一樣,有時候回家講一講、抱怨抱怨,心裡就舒服了,並沒有特別想改變;也有時候,是真的覺得很困擾,想要改變。在跟孩子談的過程中,得先協助孩子釐清思緒。

溫美玉表示,大人的人生經驗比較豐富,通常能判斷事情的嚴重程度,假如孩子已有創傷、甚至是被霸凌,當然得趕快行動;但倘若沒那麼嚴重,建議別貿然介入,尤其忌諱直接去問對方家長,可以先跟孩子集思廣益,開放式的聊聊有哪些解方。

必要時,也可以和老師談談,瞭解事情全貌與問題核心。任教已30多年的彰化縣東興國小教師廖寶慧說,孩子在家跟在校的表現,常常差很大,而且老師接觸的孩子畢竟比較多,又每天在校看著全班,常能提供許多重要訊息。

比方說,孩子有時不受歡迎,只是外表沒打點整潔,或有些壞習慣如挖鼻孔、咬指甲,或常打斷他人說話等,這類原因只要揪出,便能對症下藥。廖寶慧提醒,忠言逆耳,老師分享觀察所得時,並不代表在批評孩子,父母若能平心靜氣地聽進,才有可能幫孩子一把。

 

三、向孩子說明「潛規則」,幫助孩子更快掌握人際技巧

傳授孩子社交技巧。

人類雖是群居動物,但該如何建立友誼,卻非本能,尤其是少子化時代,許多孩子少了跟手足相處的機會,更需特意學習怎麼與他人互動。

廖寶慧建議,父母不妨當孩子的「社交教練」,傳授孩子一些人際技巧,例如,有些孩子較害羞、退縮,可以從練習打招呼開始;有些孩子不擅長聊天,其實聆聽別人的談話、適時回應,也是種交流。

孩子的性格或特質,也是關鍵,比方說,有些孩子是「控制哥」或「控制姊」、有些人則有「公主病」或「王子病」,也有人容易爆衝、容易人來瘋等等。廖寶慧說,諸如此類的情況,大人都能慢慢引導、調整,並不是要孩子完全違背本性、一昧討好他人,而是協助孩子找到方法,獲得人際的舒適感跟連結感。

此外,有一些社交原則是比較幽微的,例如,有些正義感比較強的人,愛打小報告、或愛糾正他人,結果就被討厭了,倘若父母發現這是孩子社交困擾的主因,可以適時向孩子說明這類「潛規則」;並非要對孩子下指導棋,而是讓孩子更明瞭人際互動的多種樣貌。

還可以跟孩子聊聊如何「陪伴自己」,例如在學校的角落找個秘密基地,當覺得被人際困擾壓得喘不過氣時,就去秘密基地放鬆一會兒;或是把隨身物品如小吊飾、小毛巾等等,當成祕密的安撫物。

延伸閱讀4歲女童上幼兒園安靜、喜歡自己玩,結果竟有社交障礙

 

四、創造情境,幫助孩子累積成功的社交經驗,更自信、自在

為孩子創造社交情景。

現在很多孩子缺乏與人相處的經驗,廖寶慧建議,父母不妨多帶孩子和同齡者玩耍。比方說,可以帶一個有趣、但兩人以上才能玩的玩具去公園,例如飛盤、羽球、樂樂棒球或無線電對講機,創造「他人想一起玩」的機會,也教孩子,假如有別人接近、貌似想玩,就微笑的說「要一起嗎」。

也不用非得跟所有人都打成一片,廖寶慧常用「甜度」來比喻,向孩子說明友誼的多種可能性,例如,跟好朋友的關係可能是「九分糖」或「七分糖」、跟班上同學可能是「半糖」或「三分糖」,沒什麼交集或互動的則可能是「一分糖」或「無糖」。

溫美玉則說,孩子參與的團體,除了學校班級之外,還可能有社團、才藝班等等,可以觀察看看孩子在其他團體是否較如魚得水,然後提醒孩子這個成功經驗,例如說「我看你在溜冰社有很多朋友,很開心」;接著,再試著跟孩子聊為什麼在那邊的人際關係較順利,看看有沒有能遷徙運用的部分。

也可以和孩子討論,怎麼樣的人比較沒有人際困擾,例如自信的人、自在的人、幽默的人、有智慧的人、常關心他人的人……溫美玉強調,與人相處,是一生都學不完的功課,父母要淡定從容的與孩子同行。

延伸閱讀:「好人緣氣質」是練出來的!3道社交練習題,陪孩子這樣解,打造正向人際力

 

*本文轉載自未來Family原文網址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照片來源/Photo 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