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鄭州一名性格活潑的4歲兒童,突然變得心神不寧、注意力不集中,偶爾還會亂發脾氣。孩子的反常引起父母的注意,以為孩子是自閉症。但就醫檢查結果顯示並無異常,最後以「孩子不想學習,學習困難」為由輾轉尋求另一家醫院的心理醫師諮詢。
醫師表示小朋友剛來時「雙眼無神,情緒低迷,對什麼都不感興趣。」經過溝通與檢查,確診為憂鬱症。這麼小的孩子,怎麼會呢?於是醫師與父母進行病情分析,意外發現每當聊到家中變故的話題時,孩子的注意力與神情竟會變得格外集中。
深入了解後,發現孩子家裡出現了一些變故。與孩子溝通後,原來是小朋友前陣子在家聽到父母討論家中變故,非常擔心,卻不敢說出來徒增父母煩惱,就將情緒積壓在心裡。機智的醫師於是對症下藥,囑咐父母回去後再次在孩子面前提及同樣的話題,並透露事情快要解決的訊息,透過「演戲」解開孩子心結。沒想到孩子竟真的不藥而癒,逐漸恢復開朗。
大人總以為孩子聽不懂,在他們面前毫不避諱,但醫師指出4歲的孩子也有社會心理因素,只是礙於表達能力不足,不像成年人會用言語表達,多表現在行為層面上。因此也提醒家長在孩子面前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保護兒童的心理健康。
事實上,兒童憂鬱症並非絕無僅有,根據美國2016~2019年的統計,就有4.4%的3~17歲兒童(約270萬人)被診斷為憂鬱症。沮喪、難過是很正常的情緒,但如果孩子的情緒長期處於這一狀態就值得注意了。兒童憂鬱症與成人的症狀不同,由於孩子很少能清楚地描述自己的心情。他們可能會出現以下行為特徵:
1. 大部分時間處於悲傷、低落的情緒中。
2. 脾氣變得比平常更暴躁。
3. 對原本會讓他們開心的活動失去興趣。
4. 常常感到疲倦或精力不足。
5. 睡眠困難,睡得比平時多或少。
6. 無法集中注意力。
7. 與家人和朋友的互動減少。
8. 食慾或體重的變化:比平時吃得更多或更少。
9. 覺得自己沒用或自責、內疚。
10. 有自殺或自殘的想法。
美國兒童與青少年精神醫學會表示症狀可能不僅限於此,或許還會有頭痛、胃痛等表現。憂鬱症多發生在孩子處於壓力、被霸凌或過度使用社交媒體時。當家長對此有懷疑的時候,可以先詢問孩子近期是否有困擾的事或感受如何。如果發現症狀超過2週,建議就醫諮詢及評估。及早發現,才能防止惡化。
延伸閱讀:兒少網路交友更容易出現社群恐慌!近1/4甚至出現負向情緒
作為照顧者,家長也是小朋友心裡最堅強的依靠。孩子可能並不知道自己難過的原因,也沒辦法解決事情。因此,平常要多溝通、傾聽孩子的感受,教導孩子辨認情緒、應對的方法並安慰他們。讓孩子養成有問題就與父母商量的習慣,未來才能及時給予幫助。此外,也可以帶孩子從事體育活動或有意義的活動,改善情緒。就算孩子不想和你溝通,也務必要表達你的關心,告訴孩子隨時可以來找你,給予安全感。最重要的是,認真對待孩子的問題與情緒,因為對大人來說雞毛蒜皮的小事,可能是他們眼中的大問題。如果忘了兒時相同的體驗,就從生活中找類似的經驗來理解孩子的感受吧!
資料來源:大參考、遼視說天下、美國兒童與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美國兒科學會、美國CDC、英國國健署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