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女童露營有蟲飛進耳朵,一動作險害她聽力受損!

在叢林草地遊玩時,若不慎有小蟲飛進耳朵裡該怎麼辦?千萬別亂掏!有一名10歲女童跟家人去露營,在半夜時突然覺得右耳裡有東西跑進去,結果用手指摳了之後,耳痛加劇,隔天竟聽不見聲音!
女童露營有蟲飛進耳朵,一動作險害她聽力受損!

 

耳朵有異物入侵時,可千萬別胡亂掏耳!有一名10歲女童跟著家人到山上露營,沒想到睡到一半時突然感覺耳朵疼痛,且有蜂鳴聲,伸手挖了耳朵之後,蜂鳴聲沒了,但耳痛更加劇烈,折騰了一個晚上後,早上起床居然右耳聽不見了!嚇得家長趕緊帶孩子下山就醫,經過檢查後,發現右耳道嚴重紅腫、起水泡,還卡了一隻昆蟲的屍體。

原來是因為這隻蟲跑進女童耳朵時,因為掏耳的動作驚嚇到牠,使得牠從外耳道往內鑽,使得外耳道變得紅腫,又隔了一個晚上才就醫,因此一度影響女童聽力。不過幸好經過治療後,女童一周後即恢復聽力。

類似的案例不只一件,有一名21歲男大生在騎車經過一片草地後,突然感覺左耳被塞住,且耳內不時有拍動翅膀般的感覺,因此懷疑耳朵裡有蟲而就醫,經過耳內視鏡檢查後,果真發現裡面有一隻飛蛾,且旁邊還產了幾顆卵,在確認男大生的耳膜完整、外耳道未受損後,在左耳滴入麻醉劑弄昏飛蛾後,再用鑷子夾出。

醫:孩子耳朵有異物,家長難察覺

當耳朵有異物時的臨床表現,大的異物可能引起聽力障礙,產生耳鳴、耳痛、暈眩和反射性咳嗽。豆類遇水膨脹可刺激外耳道皮膚發炎、糜爛和感染;異物嵌在耳道的骨性部分時,會有劇烈的疼痛;進入耳道的動物異物爬行時,會使人感到難以忍受的耳鳴和耳痛;若異物深入耳內會使鼓膜受損。

小兒科醫師阿包醫師曾在專欄中指出,由於人體耳道不長且是條死路,一旦孩子將異物塞進耳朵內,除非異物尺寸大到完全阻塞耳道,聽力便會受到影響。但一般情況只會塞住一邊,所以爸媽很難察覺有異狀。大一些的孩子可能會表達耳朵悶悶的,或因為異物造成外耳道發炎,才會出現耳痛、耳漏等明顯症狀,不然耳朵異物往往是醫師做例行檢查時意外發現。

延伸閱讀:北鼻耳朵進水、癢癢想抓,該怎麼做?寶寶耳朵照護問題完全解答

當耳朵有異物時的臨床表現,大的異物可能引起聽力障礙,產生耳鳴、耳痛、暈眩和反射性咳嗽。

發現孩子耳朵有異物時,該如何處理?

衛福部健保署有以下照護處置sop,提供給家長參考:

1.小蟲侵入時

不要緊張,到黑暗處,用手電筒等的光線照進耳內,小昆蟲就會跑出來。若一開始就使用鑷子或挖耳勺來挖取,是相當危險的,會使耳部受傷,甚至會使小昆蟲因受到驚嚇更往裡面鑽。

若確定鼓膜無破損的情形下,可將沙拉油或甘油倒入耳道內,浸泡約10分鐘再到耳鼻喉科醫師處取出異物。

2.豆狀物進入時

舉凡像是紅豆、綠豆、決明子等種子類的東西,其表面光滑,很容易跑進長度約3公分、寬度0.5公分的耳道中,不小心可能會越陷越深,且活種子待在溫暖濕潤的環境就會膨脹、發芽,若未即時妥善處理,很可能會造成孩子聽力受損。

若發現孩子耳內有豆狀物,應讓有異物的耳朵面向下,然後輕輕搖頭,使豆狀物自己掉出來;如果出不來,就送耳鼻喉科醫師處理。

3.液體進入時

家長可先將寶寶側躺著放於自己的大腿上,用手輕輕拉扯耳朵,把耳道拉直,讓水順勢流出;或是使用毛巾、衛生紙或清潔的棉花棒在耳道口擦拭即可,別伸進耳道挖,以避免損傷外耳道皮膚和鼓膜。

若以上方法無效時,應儘速就醫,請耳鼻喉科醫師幫忙取出異物。特別是幼兒,更應及早處理,以免傷害耳道內部。

延伸閱讀:男童注意力不集中,竟是卡4年的巨大耳屎影響聽力

當小蟲入侵耳朵時不要緊張,到黑暗處,用手電筒等的光線照進耳內,小昆蟲就會跑出來。

如何預防耳朵異物入侵?

健保署有以下4點提醒:

1.動物耳內異物通常為意外造成,去郊外時應注意周遭環境及預防小昆蟲進入外耳道。

2.非動物耳內異物多為幼兒自己所造成,小朋友很容易因為好奇心驅使,而將東西塞進耳鼻,尤其是體積小如豆狀的物品,如:日常小物品、果核類食物、玩具中的小配件,甚至是貼紙。因此,家長或照顧者平日應注意幼兒的行為及玩具等物品的安全性。

3.不要用木棒、火柴棒掏耳。

4.預防耳部外傷。

 

阿包醫師最後提醒各位爸媽,孩子成長過程需多用心注意他們的言行舉止,日常用品中的小物品、果核類的食物、玩具中的小配件,甚至貼紙,一旦被他們取得後,都需嚴密監控後續使用方式,因為許多異物塞入一開始沒發現,接下來孩子表現的症狀會隨時間而改變,等到有明顯症狀來看醫生時,醫生就需要花更多的心力或安排更多的檢查,去排除所有的可能,以找到真正的病因,孩子可能也因此多受苦。

不過他也表示,若看見孩子想將異物塞入耳、鼻、口時,責備之外,請原諒他們的無知,因為他們天生就喜歡透過這樣的方式來探索世界。我們有責任盡可能提供一個安全無虞的環境,同時也要從小教育他們物品不能塞入自己的身體,這樣才能減少異物堵塞在體內的風險。

延伸閱讀:男童耳朵劇烈疼痛,竟拔出一顆差點發芽的綠豆!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