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0年初開始,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喚起了全球對健康、衛生的重視。全世界也重新審視了在特殊疾病、健康威脅下的各種捍衛身心措施。台灣因防疫有成,雖然肺炎疫情相對較少,但氣候濕熱的條件下其他病毒也不少,近日更進入缺水限水期,該如何在沒有水、水不夠的情況下保護自己呢?
去(2020)年台灣無颱風侵襲,加上今(2021)年西北部連月降雨量少,目前全臺水情持續嚴峻,旱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宣布自4/6起,苗栗、臺中及北彰化地區開始實施「供5停2」民生限水措施。疾病管制署呼籲,民眾於限水期間仍應留意下列四點要項,不讓傳染病有機可乘。
延伸閱讀:全台鬧水荒!竟有人喝山泉水釀寄生蟲纏身!
用餐時應以熟食為主,避免食用未充分加熱的蛋、肉類或生食貝類水產品(如生蠔)等高風險食物,務必飲用煮沸的開水或市售瓶裝水。
為預防腸病毒及各種腸道傳染病,缺水期間,洗手動作千萬不能少,為維持手部衛生,請落實下列措施:
1.限水期間,如轉開水龍頭還有水:
仍請依「五步驟(濕、搓、沖、捧、擦)」的方式洗手,但須注意勿將水龍頭的水量轉到最大,勿長開洗手,避免塗抹過多肥皂或清潔劑,抹濕、沖洗時,將水量儘量轉小。
2.沒有自來水,但仍有其他儲水或乾淨水源:
可泡製3至5 ppm含氯漂白水置於附有水龍頭之儲水桶,先打開儲水桶水龍頭,用小水量含氯漂白水沾濕雙手搓揉約20秒後,再以少量含氯漂白水沖洗雙手,最後另以清水洗掉殘留漂白水。
3.無法取得清水且手部無明顯髒污:
可使用酒精含量75%的酒精或乾洗手清潔雙手,並務必搓至完全乾燥為止;但由於酒精對諾羅病毒及腸病毒消毒效果有限,且無法取代正確洗手步驟,提醒民眾如未正確洗手,仍應避免用雙手接觸口鼻、眼睛或照顧嬰幼兒。
民眾儲存用水時應將容器加蓋,且儲水時間勿超過3天,儲水容器應每週刷洗一次,避免污染及孳生細菌或病媒蚊。
如使用地下水作為備用水源,應先進行地下水井與化糞池滲漏及其他可能污染源的檢查及維修,以確保用水衛生安全;未經消毒與水質檢驗合格的地下水,應僅提供沖廁或澆灌使用,不可作為餐廳、廚房、飲水機或洗手台等之用水。
延伸閱讀:影響腦力發展!4種生活中常見的有毒物質,一定要知道
資料來源:疾病管制署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