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嬰兒哭鬧不停時,相信大部分的爸媽都很崩潰,但嬰兒又不會說話,究竟要怎麼知道「現在究竟是為什麼而哭」?爸媽別崩潰,趕快來聽聽醫師分享超實用撇步!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新生兒科蔡明倫主治醫師表示,現在小孩生得少,爸媽大多比較疼小孩,當小孩一哭,爸媽就容易手忙腳亂,尤其是新手爸媽更容易慌張。其實爸媽不要慌張,建議可依序檢查以下這些步驟(當比較熟悉孩子的需求以後,步驟也可以前後調換或改變)。以下步驟0~1歲都適用,快速檢查一次即可;1歲以後仍可繼續參考,不過1歲以後的哭泣可能大多較偏心理需求。
延伸閱讀:包巾包法、哄睡祕技大公開!嬰兒室護理長教你正確安撫寶寶
當寶寶哭泣時,請先深呼吸、盡量讓自己的情緒保持穩定,不要失控崩潰或過於慌張。可先快速觀察一下寶寶身邊的環境是否有太大聲的聲響(比方突然有人砰的一聲大力關門)、燈光是否太亮等,環境因素也可能會使寶寶被嚇哭。只要快速觀察一眼即可。
「尿布濕了、肚子餓了、想睡覺」,是嬰兒最常哭鬧的原因。此時可讓寶寶躺在床上或尿布檯上,打開尿布檢查尿布是否濕了,並同時檢查寶寶的屁股是否有尿布疹等紅疹。
如果尿布乾淨、屁股也無紅疹,則要考慮寶寶是否是肚子餓了。也可以參考上一餐的餵食時間來判別「寶寶是不是肚子餓了」。胃排空的時間大約為2.5~3小時。如果距離上一餐已大約3小時,寶寶可能也有吸吮動作,就表示可能是肚子餓了(因母乳較好消化吸收,喝母乳較易肚子餓,可能2.5~3小時餵一餐;配方奶則大約3~4小時餵一餐)。
如果已排除前述因素,寶寶依然在哭,則請打開寶寶身上的包巾與衣服,檢查寶寶的全身。觀察身上有沒有紅疹,頸部、腋下、胯下,這三個部位因皺褶較多,較易有紅疹。如果剛才忘記檢查屁股皺褶處有沒有紅疹,這裡可以再一併檢查;另外也要看前胸與背部是否有紅疹,尤其背部較常在檢查時被漏掉。如果有紅疹,有時候可能是因為穿太多太熱了所致。太熱或太冷也都可能會使寶寶哭泣。
另外,也要檢查肚子有沒有脹脹硬硬的,如果有,則可能是脹氣,可使用乳液依順時針方向按摩肚子;同時也打開尿布來看腹股溝部分有沒有單側鼓起或是兩邊不對稱,如果兩邊不一樣,則可能是腹股溝疝氣,要盡快去醫院就診。
另外,如果襪子或手套太緊、或寶寶戴護身符勾到,各種外界刺激,都可能會使寶寶哭泣,也請快速一併檢查一下;並請確認寶寶是否合併其他症狀。
有些寶寶的膚質較敏感。
如果已做檢查完全身,寶寶仍然在哭,則可能是生病不舒服。此時應量體溫,確認寶寶有無發燒。建議先量耳溫,38度以上則為發燒(寶寶的體溫大約36.5~37.5度為正常範圍,37.5~未滿38度則可能是穿太多太熱,可打開衣服後,等10分鐘再測量一次體溫)。如果不能量耳溫,其次才量腋溫,但腋溫37.5度以上就算發燒。雖然生病不一定是發燒,但發燒是較易觀察的評估方式,其他則要看寶寶是否有合併其他生病症狀來初步判斷。
如果體溫正常,前述問題也大致上已經都排除了,寶寶卻還在哭,此時要懷疑是否是腸絞痛。腸絞痛大多會符合下列5種特性:
*1週哭超過3天。
*每天哭鬧時間「累計」超過3小時。
*發作時間超過3週。
*常在特定時段哭鬧,最常見的是晚上,有些則是在清晨。而且這種哭鬧不易安撫,經常哭得歇斯底里。
*腸絞痛好發於滿月~3、4個月大的嬰兒。
「腸絞痛」與「肚子餓」,如何分辨?
腸絞痛通常在滿月~3、4個月大時出現,如果不是這個月齡,且不符合前述條件,則可能不是腸絞痛。因為腸絞痛哭鬧時,建議暫時不要餵奶,如果爸媽誤以為寶寶是因肚子餓了而哭泣,餵奶後往往會哭得更大聲。如果要區別兩者,寶寶滿月時,建議即可建立「定時不定量」的餵奶習慣(餵奶時間固定,奶量則依寶寶的需求而定)。也就是「大人定時,小孩不定量」,這樣做的好處是有助於區別「究竟是因腸絞痛而哭,或肚子餓而哭」。如果寶寶哭泣時,喝奶時間還沒到,可能就不是因肚子餓而哭。配方奶3~4小時餵一次,母乳則2.5~3小時餵一次。
假如已排除是生理需求、生病哭鬧等因素,也不符合腸絞痛哭鬧特性,則可能是心理需求。6個月以下的寶寶較多因生理需求而哭鬧,6個月以上的寶寶因心理需求開始哭鬧的比例增加(大約6個月以上的寶寶喜歡與大人互動),尤其1歲以後的哭鬧大多因心理需求而引起。
以上各步驟,如果發現有漏掉檢查的項目,也可再回去檢查,順序並非絕對,只是提供新手爸媽一個可以參考依循的方式。如果前述步驟都做了、也檢查了全身沒異狀、安撫也沒用,倘若寶寶仍然哭鬧不休或大人很擔心,可就醫檢查。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諮詢/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暨嬰兒室主任 蔡明倫
採訪撰文/湯佳珮
攝影/BubbleBunny純臻攝影工作室(02-2778-9758)
梳化/徐筑芳
(※人物與文章主題無關,照片僅為情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