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學習當爸媽

寶貝上幼兒園後,這5種NG教養千萬別做!

小心,錯誤的管教做法不但會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也會讓親子關係越變越糟!孩子開始上幼兒園後,心智行為變得更加成熟。面對逐漸長大的小寶貝,你還是用同樣的方式教養嗎?這5種NG教養別做!
寶貝上幼兒園後,這5種NG教養千萬別做!

 

孩子開始上幼兒園後,心智和認知行為都會產生大幅度的改變。身為父母,必須適時調整管教方式。以下羅列5種常見的錯誤教養做法給爸媽參考:

5種對幼兒園孩子的NG教養

NG教養1:怕孩子做不好,什麼事都搶著幫他做

有些家長因為怕孩子做不好或嫌孩子做得慢,舉凡穿衣、脫鞋、吃飯、倒水…什麼都幫孩子做。殊不知這些都是成長過程必學的環節,事事都幫忙不僅剝奪孩子學習的機會,也會讓他們衍生出錯誤的價值觀。

●正確教養這樣做

孩子上幼兒園後要放手讓他練習自理生活,適時引導、協助、鼓勵,讓孩子建立自信、累積正向經驗,也能鍛鍊小肌肉、促進手眼協調、培養獨立性。以脫衣服為例,可以引導孩子抓住衣服的邊角:「爸爸媽媽拉後面,你拉前面,我們一起把衣服拉起來。」等孩子把衣服拉到頭頂,再幫他把衣服脫掉。

NG教養2:只關心學業才藝,幫孩子安排一堆課程

有些家長怕孩子輸在起跑點,時常問老師「有沒有教注音符號?」「有沒有教唸ABC?」並在課餘時間安排孩子學一堆才藝。這樣往往會讓孩子逐漸失去對學習的熱情。

●正確教養這樣做

跟孩子討論「什麼是他有興趣的事」,根據孩子的興趣安排學習菜單自主學習可以讓孩子練習自律、進入穩定的學習狀態,順利銜接到下一個階段(小學)。

延伸閱讀:0~5歲全盤解析,男孩/女孩,教養、相處大不同

孩子上學後會開始注意到他人看待自己的眼光,爸媽別當眾取笑或指責

NG教養3:在學校老師或同學面前責罵孩子

孩子上學後會開始注意到他人看待自己的眼光。在同學與老師面前被指責會讓孩子感到困窘、失去自信。沒有了解事情的緣由劈頭就罵也會傷害親子關係。

●正確教養這樣做

灣兒童教育發展協會理事簡名吟表示,當老師告知孩子的情況,先不要急著指責。可以先詢問孩子:「當時發生什麼事?」「為什麼會這樣做?」「當下有什麼感受?」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願意「傾聽」和「同理」自己。接著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會造成哪些影響,例如弄倒同學的玩具會讓對方很傷心。最後再引導孩子找出解決的方法。

NG教養4:和親友取笑孩子在學校犯的錯

有些人會跟親朋好友取笑孩子在幼兒園發生的糗事或犯的錯。從父母角度看來也許無傷大雅,但孩子會疑惑:「為什麼這件事讓我不舒服,爸拔馬麻還這麼開心?」「為何爸拔馬麻要在別人面前把我犯的錯跟大家說?」當類似情況一再發生,孩子覺得傷心挫敗,親子關係就可能會產生裂痕。

●正確教養這樣做

每個人都喜歡被讚美、鼓勵,應該用正向態度回應,儘量凸顯孩子的努力,例如:「小寶很認真,有在嘗試…」或「他面對問題時通常會…」。

延伸閱讀:10準則教兒童學會保護自己!跟著美國媽媽這樣做

NG教養5:時常打破先前訂下的規矩

很多家長常會因為個人因素更改孩子的作息時間,比方說原本規定孩子10點上床睡覺,結果因為太晚回家,讓孩子直到11、12點才睡,這樣往往會讓孩子感到無所適從。

●正確教養這樣做

教養時不能因為孩子撒嬌而心軟,或因為個人/外在因素改變原則。如果有不可抗力的因素需要打破規矩,要向孩子說明「為什麼要這樣做」。規律的作息可以讓孩子的身心狀態保持穩定,最好不要隨意更改孩子的作息時間

教養要兼顧先天氣質與適當時機

不少家長都會採取權威式管教。這種做法雖然短時間管用,卻會對孩子的長期發展造成不良影響(孩子可能會模仿大人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例如在玩具被搶走時推打同學)。此外,幼兒的語言能力及認知發展還不成熟,認真講道理往往會讓孩子「有聽沒有懂」。教養時根據孩子的先天氣質在適當時機「硬起來」或「好好說」,才能獲得成效。

傾聽、尊重 用愛讓親子關係更好!

孩子逐漸長大以後,與父母的互動不再只是被動的「我(孩子)聽你(大人)說」。在孩子學齡前的成長階段,應該尊重他們的主體性與個別差異,多多傾聽他們的想法。與孩子一同學習,幫他建立自信心及安全感,才能讓親子關係變得更好。

●解決親子問題3步驟

1. 請孩子分享當下的感受

2. 跟他分析這個問題可能造成的後果

3. 引導孩子學習正確做法

延伸閱讀:從寶寶9個月大開始,「讚美VS糾正」這樣說才有效!

 

更多精彩內容請看:【嬰兒與母親】2021年2月號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諮詢/灣兒童教育發展協會理事 簡名吟
攝影/BubbleBunny純臻攝影工作室(02-2778-9758)
梳化/琪幻妝園/Chi
model/吳瑋洳、阮澄琋、YuChen Chang、Xingtong Liu(※人物與文章主題無關,照片為情境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