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多語言的國際化時代,學習外語已經是現代孩子的必修課,但什麼時候開始學?怎麼學?從醫學的角度來看看~
在提到語言發展之前,首先要先談「聽力」。台大北護復健科醫師徐伯誠表示,寶寶的聽力從很早就開始發展,第三孕期胎兒的聽覺系統已接近完全發育,此時肚子裡胎兒聽到最多的是媽媽與其他人的對談。
零到一歲之間是語言學習的基礎,此時重點不是語言,而是去認識語音並產生語音,因此0到2個月大,寶寶的語言反而是像反射性的聲音以及哭;2到4個月就會咕咕做聲,且能用不同的聲音、哭聲或動作表達需求,但此時的聲音通常不具語言意義;4到8個月大,才開始牙牙學語,發出「巴巴」、「達達」,像是單字的聲音。而8到12個月大,寶寶就會開始理解字語,並學著對別人用「聲音」講話,以及用聲音動作來吸引注意或溝通。
徐伯誠醫師分享,有趣的是,小孩一出生就是個天生的語言學家,可以接收到所有的音符。到了8到12個月會慢慢趨向使用的語言,像是我們在一個中文的環境,他就會喪失辨認其他語言的能力,因此到了8到12個月,就已經開始有一些母語的定型。
延伸閱讀:新手爸媽必學!教你簡單嬰兒手語3大招
一到兩歲之間開始有一些真正的口語,除了會講一些單字也能聽得懂簡單的指令,像是坐下來、拍拍手、掰掰。徐伯誠醫師表示,一歲半到兩歲之間是孩子字彙的爆炸期,除了理解語音、語意之外,還有一大部分是口腔肌肉的協調,因此小朋友會有點「臭奶呆」(台語音讀:tshàu-lin-tai)。
此時會開始出現一些句子,也能接受兩個以上的指令,像是把球拿起來交給爸爸。漸漸能理解抽象的詞也能聽懂簡單問句,像是好不好、那是誰、這是什麼,並開始使用代名詞,你、我、他。
延伸閱讀:孩子「語言發展遲緩」了嗎? 幫助孩子發展語言的12個技巧 !
徐伯誠醫師表示語言有所謂的敏感期,其中零到三歲最敏感,此時學習可達母語等級,不過三到七歲還是有很好的學習能力,可以達到流利等級。徐伯誠醫師分享有個實驗,讓一歲以前的小孩接受各種不同的語言,但最後只選一種語言,長大後會不會對其他語言有印象?實驗結果顯示是會有印象,因此目前認為早期接觸,未來在語音區辨或理解上還是會有優勢。
有些爸爸媽媽會擔心寶寶同時學兩種語言會不會混淆母語跟外語,徐伯誠醫師指出,在 1970年代的研究,有一派的教育學家會建議不要,但現在發現小孩語言混用情形大約在五歲前後減少,五歲前可能會一句話混雜著兩種語言,因為孩子還太小沒辦法區分現在自己說的是哪種語言,但大概到五歲之後就會發現,孩子語言的掌握能力提升,可以區分不同語言,可能跟媽媽講中文、跟奶奶講法文。徐伯誠醫師也提到從小可以多接觸各種語言,擴充腦中語言資料庫,即使沒有持續使用,未來接觸也能更快掌握。
延伸閱讀:0~3歲啟蒙兒歌這樣選!用快樂說唱幫助孩子語言發展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諮詢/台大北護分院復健科主治醫師徐伯誠
採訪撰文/許宜津
攝影/DearBaby專業親子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