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髮對大部分女性而言,是很重要的形象象徵,但對於剛經歷過生產的媽咪來說,普遍會遇到的問題就是「掉頭髮」,到底產後掉髮是正常或異常現象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林明秀醫師解釋,懷孕時體內的雌激素濃度比較高,使孕婦的頭髮變得又粗又茂密;但生產後雌激素下降,大約1到6個月內會產生掉髮,這是正常的現象。
林明秀醫師表示,產後大約半年會開始恢復正常,不用太擔心;但如果產後1年仍有較嚴重的掉髮情形,則可能是其他病理性原因所致,應就醫檢查。病理性原因很多,例如:甲狀腺問題、腦下垂體損傷、貧血、自體免疫性疾病、圓禿,或者是照顧寶寶壓力太大、產後過度瘦身而使營養不良…等,皆有可能造成掉髮。
延伸閱讀:產後小腹消不下來嗎?多喝這種湯可以將腹部脂肪全都排空!
一般人一天正常掉髮大約為100根頭髮,如果超過100根,可就醫檢查是否有其他原因;但產後掉髮的媽媽有可能每天會掉超過100根頭髮,可先持續觀察;但如果半年後仍持續一天掉超過100根頭髮,則建議就醫。
許多媽咪可能會想問:「難道每天都要一根一根慢慢數到100根嗎?」其實有一個比較簡單的評估方法:睡前先梳頭髮,並且把先前已掉在枕頭上的頭髮清掉。隔天早上起床時,再梳一次頭髮,連同梳下的頭髮與晚上睡覺時掉在枕頭上的頭髮一起算,假設掉了25根頭髮,如果大約睡了8小時,8小時是全日的1/3,那就25×3=75,約略表示一天可能掉了75根頭髮,算是在正常範圍內可連續檢測一週得到每日平均落髮量。
產後半年內,無論怎麼掉髮都算是正常現象嗎?其實也不一定,也要看掉髮的型態。正常的產後掉髮為均勻掉髮,掉髮不會集中在特定區域;倘若是不均勻掉髮、集中於同一個地方掉髮,甚至禿了一塊,就可能是圓禿,應及早看皮膚科醫生。
攝取鋅、維生素B群、鐵質、優質蛋白質,都可能有助於改善掉髮。缺少鋅容易掉髮;維生素B群有助於頭髮生長;鐵質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蛋白質則為頭髮構成的重要營養素。但最好仍以均衡營養為前提。
主要原則為均衡營養、睡眠充足、壓力不要太大。此外,在頭髮的照顧方面,建議不要將頭髮綁太緊,以免容易拉扯掉髮;建議平均1~3天洗一次頭髮,不要用太熱的水洗頭髮(與體溫差不多的水溫即可)。洗頭時,可用指腹輕搓,不要用指甲抓,以免造成角質損傷。吹頭髮時,最好不要太燙,吹風機最好距離頭髮15公分,以免傷害髮質。另外,每天梳頭髮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建議每天早晚各梳一次頭髮。至於如果要染髮或燙髮,建議染髮劑或燙髮劑最好不要接觸頭皮,以免過敏。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諮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林明秀
採訪撰文/湯佳珮
攝影/Julia Wedding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