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偕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吳書儀表示,產後情緒障礙其實滿常發生的,大約有八成比例的產婦,可能在產後十天之內,會略為有情緒低落的情形。而像這樣的例子,症狀可能包括:容易焦慮、情緒不佳、情緒起伏較大、難以入睡等,但是這些情況通常還較輕微的。
所以,根據症狀的嚴重度,以及情緒低落的影響,產後的情緒障礙,一般可分成「輕、中、重」三種類別。雖說輕度的情緒障礙,看起來只在情緒低落起伏的階段,然而一旦持續得比較久,例如持續超過兩週以上,而且可能在情緒表現上,除了偶爾會有的情緒起伏以外,還包括心理極度憂鬱、毫無緣由想不開,情緒易怒、有罪惡感等想法,那就傾向具有產後憂鬱症。而再嚴重一點,則是產後精神病的問題。然而,這樣就會非常的危險了。
吳書儀醫師表示,從病情發生的長短,以及症狀的輕重程度,可以大致將產後情緒障礙的現象,分為三種類型。詳如:(表一)。然而,產後(A.輕度)情緒低落,可以在剛開始陷入低潮的時候,可透過周圍親友給予適當的支持幫忙照顧嬰兒或關愛,則可能在兩週內逐漸好轉。
而產後憂鬱症者,雖然仍可照顧嬰兒,但卻時常自我懷疑照料嬰兒的能力,並且也會因此造成媽咪生活上輕微的影響。就發生的比例而言,產後情緒低落佔了八成,憂鬱症的比例則佔有一兩成,至於產後精神病的比例極少數,但嚴重的情況,卻可能造成產婦自殺,甚至他殺等最危險的情況,故也必須有所防範。
延伸閱讀:超實用!彙整21位婦產科醫師醫囑,給媽咪的懷孕、生產提醒
產後 |
A產後情緒低落 Postpartum blues |
B產後憂鬱症 Postpartum depression |
C產後精神病 Postpartum psychosis |
發生 比例 |
五~八成 |
一~二成 |
1~2人/千分比 |
發生時間 |
產後3~10天內 |
產後1~3個月內 |
產後1~3個月內,亦有人產後1年才發病 |
患者 表現 |
輕微情緒低落,有一點失眠及焦慮問題,但不致影響胃口及體力,通常約2週內可以自行緩解。 |
持續2週以上的憂鬱,如:暴躁、失眠、激動易怒、頭痛疲倦、食慾減退、容易自責、罪惡感、無法專注照料嬰兒的相關事物。 |
情緒激動,起伏激烈、妄想幻覺嬰兒不是自己生的,被掉包或死亡、嚴重時不僅傷害自己也傷害家人。另也有表現很呆滯,對外界無反應者。 |
區別 |
一天內,可能有幾分鐘陷入低落的情況。例如:晨起情緒不佳,及至午後才慢慢改善。 |
整日情緒低落可持續達2週以上,但最長可達1年,第二胎產後復發率約2~3成。 |
情緒失控、有幻覺、妄想症、表現呆滯對外界無反應、常見生第一胎的年輕產婦(屬早發型)。 |
照顧 嬰兒 |
尚可安撫, 也仍可照顧嬰兒。 |
雖可照顧嬰兒,但卻會自我懷疑照料嬰兒的能力,並造成輕微的影響。 |
無法也最好不要獨自照顧嬰兒 |
危險性 |
無 |
有自殺危險 |
5%自殺率、 4%殺嬰率(他殺) |
治療 |
心理治療 |
心理及藥物治療 |
需要住院、積極的藥物及心理治療 |
吳書儀醫師指出,懷孕期間的雌激素會比孕前分泌得更大量,以醞釀給寶寶得以安胎的最佳環境,然而在產後的72小時內,女性身體雌激素卻快速消失,取而代之的則為哺乳期的泌乳激素及催產素。在產後荷爾蒙急遽變化的過程中,間接也影響產婦「腦部調節情緒中樞的區域活性」,加上生產經歷的各種疼痛、睡眠不足、肌肉疼痛,也都會影響腦部血清素的調節,而血清素的變化,則可能誘發憂鬱的情緒問題。
再其次的因素,則可能是在於心理方面的問題,尤其是對自己沒有育嬰經驗,初勝任母親角色而變得非常擔心,懷疑自己能否適任擔當母親的角色及任務等問題。當嬰兒有任何需求的時候,也不能確定自己這樣做是否正確,進而造成自我心理上的沈重壓力。再者,產後外型上的改變,擔心身材無法恢復原狀,憂心失去對另一半的吸引力,也會深化媽咪產後憂鬱的傾向。
社會方面,產婦若有來自各方面的壓力,產生調適不當的問題,也會造成產後情緒失調的問題。包括像是經濟壓力、婆媳問題、婆婆媽媽給予育嬰指導的所生成的壓力、月子期間關於托嬰該何去何從的擔憂、是否要恢復就業及所可能伴隨的職場壓力,均可能是誘發產後憂鬱的潛在因子。
延伸閱讀:生了孩子,記憶力大衰退嗎?
吳書儀醫師說,造成產後憂鬱症的因素很多,但也不能完全都歸咎荷爾蒙的因素影響,否則每一名產婦,也都應該會有產後情緒低落的問題存在。而臨床上的重點就是發掘這些產後憂鬱症的高危險群,像是在懷孕時,孕婦就已經存有「孕前焦慮症」的問題,或是本身及家族成員患有憂鬱症病史,乃至於正在治療憂鬱症。以及有嚴重經痛、經前不悅症問題的患者,這些均是產後憂鬱症的高危險群。
其次,高齡懷孕,曾罹患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早產、生產併發症、可能也會容易傾向造成產後憂鬱的情形。再者,如果女性在孕前,甚至懷孕過程,本身有藥物及菸酒濫用習慣者,菸癮也會造成腦部情緒調節中樞區域活性不佳的問題,這些也都容易導致成為產後憂鬱症的好發族群。
吳書儀醫師表示,產前憂鬱時而有跡可循。而這幾年來,透過政府及傳播媒體的相關宣導,懂得主動求助並主動前來問診產後憂鬱的患者比往年多許多,也因此使產後憂鬱併發的機率大幅減少。通常憂鬱傾向的媽咪,會有焦慮、自我懷疑、內心壓力大的表現,且早在懷孕期中,就可能已經透露出憂鬱失眠、吃不下、睡不著、惡夢連連等的徵兆,因此憂鬱症,也並非完全要等產後才有表現,而且可能在孕程當中就要提早發現,提早介入治療了。
所以,一旦親友或病患本身覺察產婦,乃至於孕婦在情緒上的變化,像是看見自己生的小貝比,也沒有很開心,一直很擔心自己會不會沒有照顧嬰兒的能力,對於小貝比的哭泣、尿濕、便便等反應,完全表現出一籌莫展的情形。乃至於專注力下降,動不動就哭泣,對自己很沒有信心,經常沒事自責,感到自己什麼事情都做得不好,然後夜晚睡不好,半夜經常作惡夢等。而只要前述症狀,符合至少三項,就有必要主動求診婦產精神專科醫師。
吳書儀醫師據常見的案例指出,尤其更嚴重的話,有些產婦不僅會沮喪、害怕、擔心,有的可能會拜拜、求助神明,而平時沒有在拜拜的時候,甚至還自言自語,但當家人詢問她時,她通常也會回答沒有,只是在禱告,或只是在跟神明說話等等。然而,這樣的症狀卻極可能已帶有產後精神病的情形存在了,甚至也可能有聽幻覺的問題,如:無人與之對話,卻自我意識神明在傳授她任何指示,或有幻聽聽到有人在罵她,或批評她小孩都沒有處理好等。因此,一旦發現患者有自言自語,喚她卻表情漠然無反應,往往可能會有較嚴重的產後精神問題,家屬也務必應及早帶來求診為妥。
另外,若有上述問題症狀的產婦,也可以先檢視媽媽手冊中的簡易評量,以進一步了解自己是否可能患有產後憂鬱的情形。但吳醫師說,若發現這兩題,媽咪都回答「是」的情形,那麼則建議應至大型醫療院所來就醫會談,或必要時醫師可視患者情況,適時提供藥物方面的協助。主要的問題測試如後述:
■過去一個月內,是否常被情緒低落、憂鬱或感覺未來沒有希望所困擾?(是、否)
■過去一個月內,是否常常對事物失去興趣或做事沒有愉悅感?(是、否)
吳書儀醫師表示,目前馬偕醫院有提供,婦產科醫師及精神科醫師共同開設的婦女身心科整合門診,媽咪及家屬均可多加利用。通常一開始有孕期或產後憂鬱的問題,經常都是婦產科醫師先發現這些懷孕的婦女患者,可能早就有失眠、食慾不振、精神極度焦慮、擔憂怕吃藥、怕生產疼痛、怕日後小孩照顧不周等的問題困擾,甚至會影響正常的生活作息等情形,透過婦產科醫師轉介婦女身心科整合門診,經過共同問診及會談,即可進一步了解媽咪是否已有憂鬱傾向,進而阻斷未來可能有產後憂鬱問題的實際情形。
吳書儀醫師表示,一般來說,產後憂鬱症有兩大治療方向;一者、心理治療;二者、藥物治療與物理治療。而以懷孕婦女來說,甚至罹患輕微情緒憂鬱的產後患者,多運用「問題解決」、「認知調適」兩大方法,配合心理諮商、開導及心理輔導等來減緩媽咪的憂鬱情形。另外,婦產科與精神科的身心整合門診,甚且在婦女產後第一天,也會安排具有臨床經驗豐富的精神科醫師配合探視,一直到產後回診,也都會透過聯合門診,以了解媽咪生產前後的情緒變化,以及早介入改善或治療,來減少婦女產後憂鬱症的發生情形。
延伸閱讀:破解女性產後月子禁忌9大迷思
吳書儀醫師表示,產後情緒低落的困擾,也有賴家屬對產婦給予的關愛支持及鼓勵,方能改善。因此,醫師建議,包括產後婦女身心不宜過勞、做好月子、多補充睡眠與休息,先生也應多多給予產婦陪伴鼓勵,並分擔照顧孩子的責任,長輩則盡可能多給予慈愛關懷來替代指責,而產後憂鬱的問題,並非絕症,切莫諱疾忌醫,媽咪們應秉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的觀念,如此,情緒憂鬱的病程也是可縮短的,而且也能更順利的恢復媽咪開朗的笑靨喔!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諮詢/台北馬偕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吳書儀
攝影/張明偉
梳化/蔡琇惠
model/漂亮媽咪 雲思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