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搞不懂規則亂玩玩具該怎麼教呢?其實不用擔心玩具該怎麼玩,重點是孩子能樂在其中。
玩遊戲從哪個部分開始切入都可以,最重要的是:「在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上好好地玩」。不必著急,也不必要求孩子要這項、那項都玩。
和孩子玩在一起的時候,會有那麼一瞬間,他們的好奇心膨脹得超出大人的想像。例如:還沒有上幼兒園的幼兒問你:「這個國字怎麼唸呢?」
這時候,請確實告訴他答案,不要扼殺孩子難得的好奇心而對他說:「等你長大以後,學校就會教你喔!現在這個字對你來說太困難了。」之類的話。請捨棄「說了你也不懂」這種僵化的觀念,我希望你能陪著孩子,讓他在有興趣的地方努力追尋。
延伸閱讀:做法超簡單!促進五感發展的親子遊戲(1歲以上幼兒)
當孩子超乎想像的求知若渴、躍躍欲試,那正是點燃熱衷度的信號。將「遊戲」與「讀書」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讓孩子更加熱衷於其中吧。
「有一本書裡都是國字,你要試著讀讀看嗎?」在這麼說的同時遞給孩子一本字典,也是一種方法。「這是大人在用的字典,也有兒童版本。改天我們去書店找找看,如何呢?」試著這樣說,不經意地就悄悄將字典帶入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了。
雖說如此,但孩子高漲的熱衷度大多只有三分鐘熱度。背過的國字很快就忘記了,熱情也會消退,但這些經驗的積累將孕育孩子「求知真有意思」的知性好奇心。
因此,先讓孩子看到父母開心地在做各種事情。如此一來,孩子就會覺得「在做什麼啊?」、「好像很好玩的樣子」,逐漸產生興趣。
在雙親喜愛閱讀的家庭裡,孩子自然也會拿起書來讀。當孩子看到父母熱衷於書籍的姿態、聽到父母討論書籍內容的樣子,會留下「書原來是好東西」的印象。
孩子很喜歡模仿大人,當看到父母這麼開心的樣子,自己也會想要試試看。因此,提高孩子遊戲熱衷度的祕訣,就只有這一點而已。
就算父母多想要一起玩(或是打算讓孩子玩),也會有皇帝不急急死太監的情況。這時候要怎麼應對才好呢?
我希望大家先知道一點:「孩子也有自己的事情」。當父母邀請孩子「來玩○○吧!」孩子卻沒有表示感興趣,這是因為他現在有其他想要做的事情。與其說孩子對父母提議的遊戲沒興趣,不如說是因為現在有更重要的事情。
因此,基本上以「孩子為優先」。雖然這是理所當然的,但更重要的是,不用強迫孩子「非讓他玩這個不可」。就算父母置之不理,孩子也會玩遊戲,父母只要掌握好時機點即可。
接下來我要說的是,關於邀請孩子玩遊戲時,父母散發出來的氛圍。孩子不感興趣,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媽媽的表情太可怕了」。「要讓孩子來玩」的氛圍,從你的表情和態度等就昭然若揭。孩子很敏感,都會感受得到,當然就興致全無。
另外,與上述相關聯的是,「聽人家說這個好,我也想讓我們家孩子來試試看。」這類父母的策略會在無形中傳達給孩子。換句話說,等於是把自己的內心話,像是:「雖然我自己對這個遊戲完全沒興趣,但是為了孩子好,沒辦法啊!」暴露給孩子知道了。
父母不用強迫自己玩不擅長的遊戲,自然地做自己會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綜合以上所述,以下是孩子不感興趣的常見原因:
‧現在有其他想做的事情。
‧媽媽的表情太可怕了。
‧媽媽不是真的喜歡玩這個遊戲。
本來孩子就是只會朝著自己喜歡的方向而去,只會往那個方向移動。孩子有偏好是理所當然的,完全沒有必要追求均衡。設定目標要他當個全方位都實力堅強的優等生,反而危險。
延伸閱讀:陪孩子玩遊戲,這5種行為超NG!
如果一開始的目標就是要孩子成為優等生,那麼雖然孩子玩得很開心,父母卻會變成以「這個會、那個不會」的角度來看待孩子玩遊戲了。即使孩子現在做不到,但或許之後做得到。即使現在孩子不喜歡某項遊戲,也有可能之後會變得喜歡。
因此,和孩子玩遊戲時,不是以「做得到、做不到」或是「喜歡、討厭」的角度來判斷,而是像「現在對這個沒興趣」、「現在喜歡那個部分」這樣的角度。你不用著急,以坦然的守護姿態,注視孩子的身影就好了。
最重要的是,當孩子對某項遊戲玩得很起勁時,就讓他玩得開心,不要設限,然後陪伴他玩耍。正因為是最貼近孩子,在身旁與他接觸的父母,才能夠培育出孩子的熱衷度。
本文節錄自出色文化《日本老師都這樣開發兒童潛能》
買書請至此→博客來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