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的發展與肌肉息息相關,有了肌肉的支持,骨骼才能有足夠的力量做動作。在寶寶成長過程中,肌肉與骨骼會相互作用,逐漸發展出粗大動作與精細動作,這些動作隨著寶寶認知發展的進步,會進一步運用在生活上。有些先天性遺傳疾病、神經疾病或肌肉病變會影響肌肉功能的正常發展,進而造成動作發展異常,這種情況較常出現在肌肉張力過低或過高的孩子身上。
對於肌肉張力偏低的孩子,越小介入治療幫助越大。平常可以觀察孩子是否出現喝奶喝得很慢、無法一次喝完奶、喝奶時容易嗆到、直到3、4個月脖子還是軟趴趴無法自主挺起來、肌肉摸起來太軟、活動力不足、總是懶懶的、玩玩具或遊戲時很容易放棄、不哭不鬧,氣質過於安靜;手肘、膝蓋、大拇指等關節打開的角度過大、肢體反射不明顯;沒有符合翻身、坐、爬、站、走的發展里程碑等狀況,當孩子出現上述任一種表現,最好立刻帶孩子到醫院早療中心檢查。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童復健科主任廖淑芬表示,為了預防病理性的低肌張,如果寶寶滿4個月以後頭部控制依然不好,脖子也還是很軟,絕對不能拖著不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延伸閱讀:寶貝時常頭往後仰、墊腳尖站?小心,這可能是肌肉發展異常的徵兆!
一般來說,非病理性的肌肉張力不足可以透過兩種方式訓練,一種是鍛鍊肌肉力量,增加肌力在活動時的持續度,一種是刺激前庭覺或本體覺提高瞬間肌肉張力。
訓練時應該按照訓練強度適時調整時間;如果孩子做的比較吃力,練習時間可以縮短一點,如果孩子做的比較輕鬆,則可以將練習時間拉長。臺北馬偕醫院兒童職能治療負責人彭可佳提醒,改善肌耐力的活動通常比較累,如果孩子出現排斥的舉動,還是要儘量想辦法延長練習時間,最好讓孩子持續做至少5分鐘再休息,如此才能達到訓練目的。訓練時應該儘量找到孩子有興趣的活動,讓孩子能夠重複練習。
*將寶寶抱在懷中跳舞、抱在懷中坐搖椅前後搖動或用揹巾揹著做家事。
*將一條大毛巾捲成圓柱形,讓寶寶趴在毛巾柱上輕輕地左右搖晃,一開始先讓孩子用手肘支撐,接著再用手腕支撐。
*讓寶寶趴在床上,先在寶寶頭部左方搖動搖鈴,再在寶寶頭部右方搖動搖鈴,讓寶寶練習把頭撐起來往左、往右轉。
*讓寶寶躺在床上,在寶寶前、後、左、右搖動搖鈴,吸引寶寶做出各種動作。
*讓寶寶躺在床上,輕輕抓住寶寶上臂做仰臥起坐,一邊做一邊鼓勵寶寶「加油!加油!把頭撐起來。」
*餵奶時引導寶寶的兩隻手往前握住奶瓶;寶寶平躺時將寶寶的兩隻手從身體兩側移向身體中心。
*伸出手指輕觸寶寶的手掌,讓他抓住指頭。
*寶寶平躺時抓住寶寶的兩隻手輕輕舉高再放下。
Tips:
1.抱寶寶在懷中動作時須固定頭部,避免讓頭頸晃動。
2.做家事的彎腰、伸展等動作可以改變孩子頭部姿勢,提供前庭覺的刺激。
延伸閱讀:喝奶會喘、坐不穩、爬不好…1歲前出現這些表現,恐肌肉發展異常!
*將一條大浴巾或被單展開,將寶寶放在正中間,左右輕輕搖晃。
*雙手抱緊寶寶腹部將寶寶抬起放在身體側邊,讓寶寶雙手雙腳張開,像小飛機一樣輕輕往前飛、往後飛或慢慢旋轉。
*雙手撐住寶寶腋下舉到胸口的位置,輕輕讓寶寶的身體像鐘擺一樣往左、往右擺盪。
*讓寶寶躺在床上,輕輕抓住寶寶前臂做仰臥起坐,一邊做一邊鼓勵寶寶「加油!加油!把頭撐起來。」
*拿一條大毛巾墊在寶寶胸部下方,讓寶寶趴在毛巾上練習用手撐地。
*將寶寶喜歡的玩具或物品放在他的周圍,引導寶寶伸手抓取。
*讓寶寶平躺四肢朝上,將一顆充氣海灘球放在寶寶身上,引導寶寶用手、腳把球推高。
*讓寶寶躺在床上,從旁邊稍微施力推他的腳,讓寶寶可以用力回踢。
*用毛巾、棉被搭建成一個可以倚靠的坐墊,讓寶寶坐在中間,當寶寶因為坐不穩要用手撐地時,引導他往前面或往側面撐地。
Tips:
1.將寶寶放在毛巾或被單中搖晃時一定要將動作放慢、放輕,避免造成嬰兒搖晃症。
2.做「小飛機」的活動須固定孩子的頭頸部,避免搖晃。
3.「鐘擺式」訓練可以鍛鍊身體側邊肌肉的力氣並提供溫和的前庭覺刺激。
4.雙手撐地、往上推球的動作能夠讓前臂承重、刺激本體覺。
5.「伸手碰玩具」的動作可以訓練手部肌肉動作、培養核心肌群的穩定度,讓這兩個部位的肌肉對抗地心引力。
6個月以上,可以怎麼訓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