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過程中,父母每天會隨機收到3個來自研究人員的訊息,查問他們「是否正在與孩子互動」、「當下心情如何」等等。收集數據後就「有小孩與沒有小孩的人的心理健康狀況」了「父母與小孩相處時和進行其他活動時的情緒變化」作出比較,發現爸爸的情緒較為正面,比媽媽較為快樂。
在「有小孩與沒有小孩的人的心理健康狀況」方面,研究數據指出男人成為父親後心理健康會有所提升,女人成為母親則沒有明顯改變;與沒有小孩的男人相比,爸爸們的情緒較正面,憂鬱徵兆較少,亦感到自己與親友有較緊密聯繫。相反,與沒有子女的女人相比,媽媽們較多出現憂鬱徵兆;另外爸爸們的情緒也比母親正面,一天裡覺得「小孩很麻煩」的次數較少。
在「父母與小孩相處時和進行其他活動時的情緒變化」,研究人員發現不論是爸爸還是媽媽,在照顧小孩時都比進行其他活動時更開心,特別是爸爸們。
研究負責人凱薩琳尼爾森科菲(Katherine Nelson-Coffey)認為,爸爸比媽媽較快樂和正面,可能是因為爸爸的「照顧」多是跟小孩玩耍,而媽媽則要負責日常作照顧工作,例如做飯、跟進功課等等,她又認為也許只要多找時間跟孩子玩,爸爸媽媽都可以更快樂。
爸爸育兒著眼點和責任不同
這是表示爸爸較不負責任,只顧與小孩玩耍嗎?研究發表後,《華盛頓郵報》親子專欄作家莎朗霍爾布魯克(Sharon Holbrook)認為媽媽缺乏與小孩玩耍的時間,可能是因為沒時間、也可能是不如爸爸般「識玩」。另一位親子作者艾琳·菲爾(Erin Feher)則表示在育兒上,社會對媽媽仍有較多期待,責任仍比爸爸重,才導致爸媽的心理狀況不一。
就著調查結果,研究人員建議媽媽不必放下所有工作去跟孩子玩,可以考參爸爸的做法,在原本進行的事情中加入玩樂的元素,寓工作於育兒,話說如此,相信實行起來也甚有難度。為了太太的快樂和家庭的和諧,爸爸們多幫忙分擔家務吧。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