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庭 家庭關係

忙碌育兒生活中~夫妻溝通該不該「有話直說」?

有了孩子之後的忙碌生活,夫妻之間的溝通機會相對減少,應該把握機會有話就直說嗎?專家表示,正向、清晰的說出自己的需求,建立良好的溝通循環,有話直說是對的!
忙碌育兒生活中~夫妻溝通該不該「有話直說」?

 

夫妻溝通常見阻礙

在溝通的過程中,有時候太迂迴並不是一種好的方式,有話直說其實沒有問題,但如果帶著情緒在裡頭,那就不一樣了,專業諮商心理師林萃芬表示,在諮商經驗中,經常看到關於夫妻間溝通的幾個阻礙如下:

阻礙1:情緒化表達,主題不清晰

「小孩的事你都不管,都是我一個人在管!」光是這句話就有非常多的溝通障礙在裡頭!不僅主題不清晰,講話的口氣跟情緒都讓對方覺得不舒服,對方會感覺好像都只有你一個人在做,我都沒有做!非常容易激怒對方,對方情緒馬上就起來了!

阻礙2:用抱怨的方式來贏得關懷

「你知不知道我帶孩子很累!」,「我每天在家帶孩子,快悶死了!」媽媽需要的其實是溫暖的回饋,但卻用負向的方式來吸引另一半的關心與注意,這樣很容易得到反效果,對方可能馬上回說:「我在外面工作不累嗎?不然我們來交換好了!我在家顧小孩,你去上班賺錢!」衝突於是發生。

阻礙3:反向作用的溝通

產後媽媽:「你累了吧?要不要回家休息?」先生回答:「你確定嗎?」產後媽媽:「我確定,因為醫療人員照顧我比你照顧的好,你可以回家休息。」結果先生就回家了。先生一走,媽媽就在月子中心裡哭泣。媽媽其實非常渴望對方的關懷,卻沒有說出自己的需求。又用了這樣的語言,非常容易誤導對方。

 

「你聽她的話就慘了啦!」

林萃芬諮商心理師提到,在諮商室裡面常會聽到當事人的先生告訴我說,「你聽她的話就慘了啦!」通常聽到這樣的話,就可以預料他們在溝通上有很多是反向的問題。夫妻之間如果用很多反向的溝通模式,一來很容易誤導對方,二得不到你要的,三又容易引發衝突,怎麼算都得不償失!

 

夫妻溝通

 

理解另一半的感受

夫妻在有了孩子之後,上述這些類型的溝通問題真的會多很多。因為在雙方都很疲憊的狀況下,的確較難有一個良好的溝通。林萃芬諮商心理師表示,自己就遇到好幾個當事人,都是剛生完小孩、還在坐月子的時候,就不顧自己身體的狀態,衝過來做諮商。想見她們的心理壓力有多大!林萃芬諮商心理師提醒:「一個女人剛當媽媽的時候,身心的負荷是非常大的,這樣的狀況下很需要別人的關懷。」

心理非常需要被支持

媽媽從懷孕開始,不只是身體累而已,賀爾蒙開始轉變,容易有產前產後憂鬱症的發生。尤其是新手媽媽,不知道孩子該這樣好還是那樣好,非常需要被支持,被關懷,很需要有經驗的人幫忙,給她力量而不是指責。林萃芬心理諮商師認為,

此時媽媽最需要的不是只有食物(坐月子)的照顧,非常非常需要的是怎麼樣照顧自己的情緒、消化自己情緒的方式。

腹式呼吸排情緒宿便

就像我們每天吃東西都要上廁所一樣,每天做腹式呼吸,可以幫助媽媽把累積的負面情緒排出去,藉由吐氣的時候,把不舒服的情緒和感受都丟掉,就不會有情緒的宿便。

媽媽需要找到一些消化情緒的方式,除了簡單的腹式呼吸之外,每個人的情緒都存在個別差異,這些個別差異就要有不同的情緒引導方式。林萃芬諮商心理師補充,諮商心理師做很多都不如先生做一點點。

把握懷孕階段來溝通

因為在懷孕階段的時間相對多很多,只要把孩子生下來後就是忙得焦頭爛額了。林萃芬諮商心理師建議,生產前先和先生進行溝通,這個時候先生溝通的意願通常也高。在諮商室裡,諮商心理師會帶領先生去了解一個女人從懷孕、生產到產後,身心可能歷經哪些變化,媽媽生產後可能出現的各種不同狀況,包括身心上有很多是不能自我控制的,生理影響到心理的情況,讓媽媽可能產生高度焦慮或情緒失控

如果另一半能夠事先理解,不要把這樣的狀況解讀成她不斷地在抱怨,林萃芬諮商心理師提醒,現在的情況也不在媽媽的控制範圍內!

 

夫妻溝通

 

讓溝通達到最大效果

夫妻在有了寶寶之後,第一個睡眠一定被壓縮!此外,媽媽光是要不斷地餵奶,注意孩子的一舉一動,心理能量的耗損就很大。這個階段裡,如何營造一個正向、輕鬆的氣氛,又能快速且有效的進行溝通,是夫妻相處要多費心的部分。

說出你心中的期望

夫妻之間有情緒的當下很難溝通,林萃芬諮商心理師建議,待情緒平緩之後再溝通。溝通時切記不翻舊帳,把你看到的現象說出來,你希望對方怎麼做是比較有幫助的,把你的期望說出來而非指責對方。這件事我希望你怎麼做,而不要說你為什麼不這樣做,正向說出自己的需求。

傾聽和反應的技巧

在跟他人溝通時,如何有自我表達的技巧,讓別人更了解你,這點很重要。此外,聽的那一方相對要有傾聽和反應的技巧。當另一半丟出情緒話,林萃芬心理諮商師建議,聽到之後不妨多加思考與解讀,他對我講這句話是要跟我表達什麼?分享你接受到的含意,而不是馬上給對方一個回馬槍。

進行正向的溝通循環

「進行諮商時,我不會糾正當事人,而是示範給他看。」林萃芬諮商心理師說明,「同樣一件事,用A說法和B說法,你覺得有什麼不同?」當事人也會分析,A說法比較聽得進去,B說法聽了不舒服。然後試著詢問當事人有沒有可能用A說法?這樣就能漸漸在夫妻之間建立正向的溝通循環。

積極聆聽並照顧感受

先生因為不是生寶寶的人,懷孕到產後的歷程到底經驗了什麼很難體會,林萃芬諮商心理師提醒,先生最最重的是「積極聆聽」並「照顧感受」。聽到對方的內容與感受,聽到對方在告訴你什麼。照顧則有兩種,心理的照顧有時比生理更加重要。給太太心理支持的力量,真的好重要!

共同參與育兒生活

很多夫妻間的吵架,從坐月子中心就開始了,例如:太太覺得待在月子中心還是好累,先生表示花這麼多錢就是要你好好休息,妳卻還在那邊忙東忙西!太太想的是,我們之後就要回家了,什麼都不會弄,寶寶怎麼辦?

「讓我們一起學!」是此時最好的解答,該學習的不是只有媽媽,爸爸也需要一起,跟著護理師學習如何照顧寶寶的大小事,日後做媽媽的得力神隊友而不是幫倒忙的豬隊友。

 

休一段育嬰假跟小孩相處

「我們有很多男性心理師紛紛休育嬰假,回家帶小孩!」林萃芬諮商心理師分享,這種情況其實在國外很普遍,譬如太太休育嬰假一年,之後換先生休一年。夫妻雙方都很有參與感,輪流照顧孩子,然而我們就比較沒有這樣的觀念,誰擅長就誰一路照顧到底!孩子的照顧是需要分擔的,這個分擔不該只是下班回來以後的照顧。

 

諮詢/林萃芬

學歷: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

著作:《鍛鍊心理肌力》

現任: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媒體公關主任、中華人事主管協會講師、松德精神科診所諮商心理師、聯合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東吳大學兼任講師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諮詢/專業諮商心理師 林萃芬

採訪撰文/江睿毓

圖片/育兒生活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