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產完成後,媽咪會推到恢復室觀察40分鐘至1小時,賴彥均主任表示,此時,主要觀察4個項目。
每5分鐘監測一次生命徵象,如心跳、血壓、血氧濃度等,並確認意識是清楚的。
術後不舒服症狀的觀察與處理,如常見噁心、嘔吐等,可給予嘔吐袋或止吐藥。還有,有些媽咪會不自主發抖,可能是半身麻醉或術後血流較多或開刀房室溫較低所造成,此時可給予溫毯、烤燈、溫風機或止抖藥物,讓媽咪感到溫暖並不再發抖。
大部分媽咪到恢復室時,半身麻醉的藥效還在,所以不是每個媽咪都會立刻覺得疼痛,但有些人麻藥退得比較快,就會開始有傷口痛及宮縮痛的情形,評估媽咪疼痛的分數,並適時給予止痛藥。
延伸閱讀:怕血崩、陰道鬆弛想剖腹? 一次搞懂剖腹產常見迷思&風險
護理人員會密切觀察媽咪的傷口和惡露情形,若有不預期產後大出血的情形,須緊急動員醫療人員來找出原因並輸血止血。
賴彥均主任解釋,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剖腹產後必須躺平6至8小時」這個觀念已經逐漸式微,現在半身麻醉的針頭很細,硬脊膜穿刺後頭痛情形發生的機率很低。半身麻醉後唯一須要遵守的是:「躺在床上」8小時,坐、臥隨性,可以墊枕頭,床頭也可以搖高,不要下床即可,主要是擔心麻醉藥效未完全退掉期間,下床會腿軟跌倒,與頭痛問題無關。
剖腹產術後止痛如何選擇呢?以下4種選擇提供產後媽咪作參考。
進行半身麻醉時,麻醉科醫師可一併注射自費的術後止痛劑到脊髓腔中,讓媽咪在剖腹產後24小時比較沒有疼痛感,是目前較便宜與普遍的方式。林珮瑩主任建議,應趁24小時內還沒開始疼痛時,就克服心理恐懼下床,隔天再吃口服止痛藥,通常便可克服疼痛。而且越早下床,腸子蠕動較快,較不易脹氣,脹氣會使傷口疼痛更劇。
若是媽咪待產時已施打減痛分娩,結果最後卻剖腹開刀,如果減痛程度夠好,可考慮從減痛分娩管路加可達手術劑量的麻醉藥去開剖腹產,術後減痛分娩管線不要拔掉,直接再接上術後止痛的藥物給予止痛。林珮瑩主任強調,從減痛分娩管路加可達手術劑量的麻醉藥來麻醉,沒有半身麻醉效果好,婦產科醫師會先評估產婦狀況,與麻醉科醫師溝通後,再執行。
榆蓁媽咪說,術前諮詢過醫師術後止痛的方案,因此選擇半身麻醉時一併注射自費的術後止痛劑,效果可長達24小時。「手術後第一天,疼痛感可忍受,腹部也沒有明顯沈重感,8小時後我下床走動,走動後腹部開始排氣,同時可進食。第二天後以口服健保止痛藥為主,我發現下床時傷口有明顯灼熱感,感覺腹部很沈重,相對於前一天,下床反而更疼痛,但由於前一天已有下床走動的經驗,因此我更有信心。第三天後,疼痛感減緩到與第一天差不多,並隨著天數逐漸降低。」
在術後點滴裡加入嗎啡(PCA)是自控式止痛裝置,媽咪可在疼痛時再自行按壓給藥。林珮瑩主任認為,這種止痛方式可於疼痛難耐時再選用,因嗎啡打入身體的劑量越多,不但精神易陷入昏沉,腸胃也較易脹氣。但賴彥均主任站在麻醉科的角度有另一番見解,她表示,許多女性的確非常怕痛,如果術後急性疼痛期使用比較強效的止痛藥,媽咪可以獲得良好的術後恢復休息的品質,也比較敢下床走路,在她看過這麼多的術後病人來說,也是個很不錯的止痛選項。
打消炎止痛針或管制類嗎啡止痛針,也是一項選擇,可視情況與醫師討論後再決定。
延伸閱讀:生產在即! 待產包準備好了嗎?
大多數媽咪都十分關心,剖腹產術後會不會留下疤痕、蟹足腫?林珮瑩主任指出,會不會長出蟹足腫跟體質有關,膚色較深機率較高,因此亞洲人比白種人更容易產生蟹足腫。消除蟹足腫、疤痕最好的方式是預防,首先,縫合肚皮要對稱、對齊,傷口對齊疤痕就不會凹凸不平,縫得對稱也較不會有肉芽組織。假如前一胎就已經長了蟹足腫,則會先把舊疤拿掉,再於同一個開刀處縫合一個新的漂亮傷口。
林珮瑩主任建議,預防蟹足腫和疤痕的方法,可於傷口癒合處塗抹凝膠或貼上矽膠片,在皮膚表層施加壓力,能讓疤痕細胞無法往上長。若是前一胎已有蟹足腫體質,這一胎可做預防性治療,但應先針對病史和體質與醫師進行討論。
林珮瑩主任提醒,以下這些事剖腹產後兩週內不適合做,以免發生危險!
術後兩週內別開車!由於開車時應繫安全帶,若突然緊急煞車,安全帶勒到傷口,易痛到駕車失控、出車禍。
也不要爬樓梯或做激烈運動。剖腹產媽咪應運動,因孕期和產後6週內,發生靜脈栓塞的機率較平常多四倍,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但不適合劇烈運動,可每天下床走一點路、散散步,增進腸胃蠕動、消脹氣。
除了抱孩子之外,盡量不要舉重超過4公斤,舉重物會拉扯到腹部的傷口。
下水進行游泳、泡湯、泡澡等活動,也要盡量避免,讓傷口保持乾燥。
剖腹產後須要做哪些產後檢查?檢查項目有哪些呢?
林珮瑩主任說明,生產後子宮約需6至8週才能回到正常大小,惡露到滿月可能還沒結束,術後約2週可先回診看傷口。
術後約6週左右,可以回醫院做內診及子宮頸抹片檢查。
延伸閱讀:胸部下垂、肚皮鬆弛、妊娠紋out!醫師教妳產後身形回復方法
根據文獻報告指出,子宮傷口肌肉張力的恢復程度,滿2個月後恢復約七成、滿6個月後恢復約九成。因此,林珮瑩主任建議,剖腹產後1年內先不要懷孕,否則會使傷口裂開機率增高。
詳細完整內容請見107年11月號嬰兒與母親雜誌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諮詢/臺安醫院婦產部主任 林珮瑩
臺安醫院麻醉科主仼 賴彥均
臺安醫院待產房護理長 邱慕蓉
攝影/孫宗瑋
感謝臺安醫院剖腹產醫療團隊協力拍攝/婦產部主任林珮瑩、麻醉科醫師許銘哲、麻醉科護理師呂秋燕、流動護理師林欣穎、刷手護理師崔惠、新生兒即刻護理師張芷瑄
剖腹產媽咪、爸比/鄭榆蓁、許詔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