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看診,全部時間都給小包
8歲時父親過世,成長過程沒有父親的陪伴,讓阿包醫生決定不在小包的童年裡缺席,只要不去診所的時間,就全程陪伴5歲多的小包。早上起床時先親親抱抱一番,呼叫愛賴床的小包起床;下班較早的傍晚,趁著夕陽的餘暉,帶小包去騎滑步車,消耗一下體力;晚間跟他一起洗澡,教他認識身體的結構,並在起霧的拉門上畫圖;睡前再陪聊天,「有一次小包不小心說出,把沙發細屑塞到鼻孔裡……」讓夫妻倆聽到後瞬間嚇傻。就是這份用心的陪伴,讓阿包醫生跟小包的感情超好,「與孩子拉近距離別無他法,就是從小陪伴」,他笑說:「時間花下去,孩子就是你的!」陪伴,才能建立依附感。
爸媽,就是最好的教養專家!
許多人以為兒科醫師一定很會教孩子,但阿包醫生強調,所有育兒技巧、製作副食品方法等,都是當了爸爸後才開始跟太太一起研究的,兒科醫師的訓練過程裡沒有這一項,而且做完後才發現這些事不如想像中簡單,他認同老一輩醫師常講的道理:「成為爸媽後,才能夠成為真正的兒科醫師。」每個孩子氣質不同,因此教養沒有標準,他也是在帶小包過程經過無數次的衝突後,才慢慢修正自己的做法跟觀念,但同一種觀念不一定適用於每個孩子,爸媽才是孩子最好的教養專家。
爸爸的角色,要成為孩子的榜樣
阿包醫生認為,孩子會模仿爸媽的相處模式,尤其是爸爸在家庭中的角色,因此即使工作再忙,他都會做家事、整理家務,所以小包弄亂玩具後,也會自己收好,並自行清洗在學校使用過的碗,「爸爸不能只負責賺錢,家庭經營是互相的,我希望能告訴小包──現在新男性該有哪些特質。」另一方面,夫妻倆在孩子面前常抱抱親親,「所以小包每天踏進幼兒園門口前,都會回頭親爸媽,走進教室時還會回眸送飛吻。」阿包醫師強調,爸爸與媽媽的陪伴角色有些不同,常肩負飛高高、跑跳、運動等消耗體力的工作,但爸爸必須是孩子的榜樣。今年父親節,阿包醫生特別想收到小包親自做的卡片,希望他畫出這個階段心目中爸爸的樣子,讓他能更了解此時的小包,如何看待這份每天的陪伴。
延伸閱讀:
採訪撰文/游資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