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欄 醫師專欄

小白醫師來解惑,腸病毒懶人包(上)

最近天氣越來越熱,有個熟悉的名字又開始出現在小兒急診室裡了-「腸病毒」。
小白醫師來解惑,腸病毒懶人包(上)

不只上週腸病毒門急診量幾乎是去年同期的兩倍; 今年重症的人數更創下近三年的新高(這位朋友也太熱烈了吧 )既然它來勢洶洶,就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它吧。

小白醫師先幫大家釐清一些腸病毒的錯誤觀念。

 

Q1.腸病毒是什麼? 聽說腸病毒的家族系統龐大?

A:其實腸病毒是不是一隻病毒,而是一個超過100隻病毒的大家族。這個家族的特色就是經由「腸道」感染,並引起疾病,所以叫做「腸病毒」。大家一定聽過牛或豬的口蹄疫,就是牛跟豬的腸病毒感染,所以大家把腸病毒感染想成「人的口蹄疫」會比較好理解。

腸病毒家族傳統上有四大支派,過去最有名的大哥就是小兒麻痺病毒,可惜從2000年就已經在台灣金盆洗手,其他還有柯沙奇病毒A、柯沙奇病毒B和伊科病毒 。2000年以後腸病毒依據基因序列重新分成腸病毒A、B、C、D四大類,後面的型別冠上數字。

 

Q2.腸病毒就是會上吐下瀉嗎?

A:很多家長常常以為「腸病毒」就是引起「腸胃炎」上吐下瀉的病毒,這是老虎跟老鼠傻傻分不清楚。雖然名字裡都有個「腸」,實際上,腸病毒引起的疾病很少造成腸胃道症狀。反而輪狀病毒跟諾羅病毒才是大部分造成腸胃炎的兇手。

 

Q3. 腸病毒會引起什麼症狀?

A:最常見的症狀是:沒有症狀!沒有症狀!沒有症狀! (#很驚嚇所以要說三次)

90%的腸病毒感染是沒有症狀或輕微的發燒,所以常常有家長問說:「為什麼我的小孩都待在家沒出門,家裡也沒人生病,小孩還是得到腸病毒? 」我的回答是:「大多是因為被感染了腸病毒,但是卻沒有症狀的大人所傳染! 」

有症狀的感染則主要以幾種型態表現:

泡疹性咽峽炎:口腔後部有水泡、潰瘍,疼痛不敢吞嚥或流口水

手足口病:除了口腔外,手腳掌甚至屁股也有水泡

病毒疹:發燒時合併身上出現紅疹,有時會感冒症狀

紅眼症:會傳染的出血性結膜炎

新生兒敗血症:新生兒發燒、躁動不安、嗜睡活力差、沒食慾、喘,可能併發腦膜炎、心肌炎、猛爆性肝炎

 

Q4.腸病毒為什麼可怕?

A:如果只是常見的「泡疹性咽峽炎」或「手足口病」,只要小朋友還能吃喝,大部分不用擔心的。

但是腸病毒可怕的地方就在於有可能會「引起腸病毒重症」。「重症」指的是病毒跑到腦部,引起腦膜炎,甚至是腦炎影響到腦幹。更恐怖的是如果感染到新生兒,則有較高的機會引起心臟發炎或猛爆性肝炎,則在很短的時間內患者就會休克、心臟衰竭或肝臟衰竭合併凝血異常,死亡可達4成。

大家應該對台灣1998年爆發的腸病毒A71型和美國2014年的腸病毒D68型疫情記憶猶新,造成許多小朋友死亡或留下神經肌肉的後遺症。

 

Q5.哪些小孩比較容易發生重症?

A:容易發生重症的小孩有一個「3-3-3法則」方便記憶:

3歲以下、發燒超過3天、出現三大前兆 (嗜睡,持續嘔吐,肌躍性抽搐)

最近的研究也發現超過3天才就醫、發展遲緩也是危險因子。

居家照顧時要注意腸病毒的「重症前兆」,如果這些前兆出現了任何一個,就要馬上送到大醫院喔!

 

Q6.有哪些症狀是重症前兆呢?

A:
1.肌躍型抽搐:這種抽搐主要出現在睡眠中,或快睡著的時候,類似驚嚇或觸電般的一陣一陣抽動。不要跟發燒前的寒顫(持續性的抖動)搞混喔!

2. 嗜睡:醒來的時間很少且清醒時活力不佳,或是不容易叫醒

3. 持續嘔吐

這三大重症前兆是家長最容易自我觀察的,一定要記得喔!

4.心跳或呼吸加快:當小孩沒有哭鬧、發燒時,覺得臉色蒼白、冒冷汗,有點喘或心跳比平常快,就應該就醫。因為大部分的照顧者不是醫護人員,很難在家精確測量小朋友的脈搏跟呼吸速率,所以靠照顧者的直覺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需要精確的數據做為就醫參考,可以參考下面的表格。

5. 眼球動作異常:眼球往上看、眼球固定偏向一側、眼球不自主亂轉。

6. 急性肢體無力:手或腳突然沒有力氣舉起或站立。

延伸閱讀:小白醫師來解惑,腸病毒懶人包(下)

本文章轉載自《守護兒童急診的小白醫師 - Dr.王聖儒》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