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玩土、曬太陽、多樣食!兒科醫師羅巧微:小孩就是要「髒養」

有別於許多爸媽不敢讓寶寶吹風玩土,拿著乾洗手拼命地噴、噴、噴,擁有3個孩子的羅巧微醫師認為孩子就要「髒養」!
玩土、曬太陽、多樣食!兒科醫師羅巧微:小孩就是要「髒養」

 

一有時間帶孩子往外跑,看到他們吃土也無所謂,三寶媽媽羅巧微醫師呼籲臺灣爸媽別怕寶寶生病!

台灣家長太怕寶寶生病了!

從就讀陽明大學醫學系的寒暑假,參與醫療服務隊,有了與孩子們接觸相處經驗,國泰醫院兒科主治醫師羅巧微發現自己蠻喜歡孩子,即便見習時,身處於寶寶輪流哭鬧的嬰兒室,也能夠處之泰然地處理寶寶的問題,便確定自己走向兒科醫師之路。

身為兩子一女的媽咪,羅巧微醫師說,台灣的家屬太怕寶寶生病了,於是不讓孩子玩土、不曬太陽,也不吹風,反而總是帶孩子到容易招惹致病原的大賣場、親子餐廳。

以「養出健康寶寶」為目標的羅巧微醫師表示,由於有過敏體質家族史,因此「預防過敏」更是自己養育寶寶的重點。有許多爸媽也想要避免寶寶過敏,但卻做了許多讓孩子過敏會更嚴重的「NG養育方式」。

延伸閱讀:接觸大自然,體驗15種戶外活動

NG 1、怕髒

無論是吃得亂七八糟還是玩得翻天覆地,許多爸媽怕孩子搞得髒兮兮,探究原因是擔心孩子會因此生病,或許爸媽認為把孩子弄乾淨沒有錯,但這有可能是使得孩子過敏越發嚴重的其中一個因素。

流行病學觀察發現,在農場長大的孩子很少會過敏,而生長於環境乾淨的都市小孩反而較容易過敏。羅巧微醫師指出,雖然過敏的致病機轉還沒有辦法完全確定,但可知的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之中,免疫系統學會「辨識敵我」是非常重要的!

大多數細菌不會致病

然而免疫系統的辨識敵我學習就與「細菌」有關!孩子的免疫系統要有機會遇到敵人,才能夠學會敵我辨識,否則若都沒有遇到幾個敵人,分不清敵我,有時一不小心某個東西觸發免疫系統,就打起自己了。

但現今許多爸媽認為細菌是壞東西,因此平時大多讓孩子待在室內活動,以至於孩子能夠接觸的細菌種類十分有限。羅巧微醫師表示,世界上絕大多數的細菌都不會讓孩子生病,尤其是存在大自然(如:土壤、河流或樹葉)之中的細菌,通常不是引起孩子生病的致病菌。致病菌大多存在於病患身上,因此醫院診所是致病菌的大總部,對於病患才是需要保持距離的!

孩子吃到一點土也沒關係

如果爸媽沒有刻意帶孩子到戶外,多數都市孩子一個月(甚至一年)沒有玩過土!然而,許多研究發現,人類的過敏可能與太少接觸土壤有關!土壤之中含有多種微生物,尤其是腐生性細菌,在人類長期演化過程中,已被認定為無害的細菌,當寶寶的手摸了土又吃了手,將一些細菌吞下肚,並不會使得身體極力地對抗而是耐受下來。

羅巧微醫師笑著說:「我是可以看著孩子吃土的那種媽咪,但我知道一般爸媽很難做到!」不過,醫師想要提醒的是孩子需要多接觸的是大自然的無害菌,並不是家裡的塵蹣黴菌蟑螂這些致敏原,所以家庭環境一樣要盡量減少塵蹣黴菌蟑螂喔!

別剝奪寶寶動手機會

因為爸媽怕髒也可能限制了寶寶發展,許多爸媽(尤其是阿公阿嬤)擔心寶寶自己拿著湯匙吃東西會弄髒衣服、地板,而總是餵孩子吃飯,剝奪寶寶學習動手的機會,其實可能會減少寶寶刺激腦力發展。羅巧微醫師指出,人的手就是刺激腦部發育非常重要的關鍵,爸媽想要寶寶頭好壯壯,最簡單的做法就是盡量讓寶寶多自己動手。

延伸閱讀:好想帶寶貝出門去?醫師教你分階段出門秘訣

人的手就是刺激腦部發育非常重要的關鍵,爸媽想要寶寶頭好壯壯,最簡單的做法就是盡量讓寶寶多自己動手。

NG 2、怕曬

明明身處於陽光充足的地理環境之中,但臺灣孩子卻很少接觸陽光,原因可能是爸媽忙於工作,沒時間帶孩子外出,且媽咪自己怕黑,不喜歡曬太陽,所以孩子當然也沒有什麼機會曬太陽。

人體必需營養素之一的維生素D不僅可以幫助鈣質的吸收,也已被證實可調節免疫功能,減少過敏的發生,而曬太陽可幫助維生素D的合成。羅巧微醫師表示,愛美的媽咪不用擔心,以台灣人的正常活動型態來看,不可能讓孩子曬出皮膚癌,反而建議要比平常多曬一些!

露出手腳曬太陽吧!

羅巧微醫師不僅在週末假日一定會帶孩子外出曬太陽之外,即使是平日,利用接送孩子上下課或到保母家的機會,若時間允許,就會帶著孩子走路前往,且儘量把手和腳都露出來,增加照射陽光的表面積。除了預防骨質疏鬆之外,大人曬太陽也有助於免疫系統的調節。

除了預防骨質疏鬆之外,大人曬太陽也有助於免疫系統的調節。

NG 3、怕吃

腸道是預防過敏的關鍵角色之一,儘早讓孩子接觸多樣性食物也很重要!羅巧微醫師曾遇過已1歲多寶寶,在1歲前除了奶類,只有接觸一種食物,就是米麥精。因為媽咪以為嬰兒食品就是米麥精,於是沒有給孩子其他食物!

別人過敏不代表孩子也會

雖然在2000年,美國兒科醫學會曾建議儘量於1歲以後再接觸容易造成過敏的食物(像是蛋、鮮奶、蝦),但在2008年(至今已10年了)美國兒科醫學會取消此建議,改成「高致敏的食物都可以吃!」目前一歲以下的嬰兒,只建議不要食用蜂蜜和鮮奶(因為未經調整的完整酪蛋白確實可能讓體質更過敏)。

羅巧微醫師表示,爸媽應該要測試自己孩子對於哪些食物過敏,而不是別人會過敏的食物,我的孩子就不要吃。若是孩子都不吃這些可能會過敏的食物,長大之後反而更容易過敏。

把握腸道耐受性的訓練期

2015年在醫學界頂尖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有一大型研究發現,不管一開始寶寶的過敏體質有多麼嚴重,只要於4~11個月吃了花生,到了5歲對花生過敏的比例很低,反之,若都沒有接觸過花生的經驗,對於花生過敏的比例就明顯高很多。

羅巧微醫師提醒爸媽應該把握寶寶4~11個月大的腸道耐受性訓練期,在這段期間吃的食物,腸道會覺得這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但若一直沒有接觸,突然某一天吃到了,免疫系統就可能會有不正常的激烈反應。

延伸閱讀:6種副食品的錯誤觀念,你中了嗎?

羅巧微醫師發現,若是沒有特別叮嚀臺灣爸媽對於副食品的添加,大多數寶寶對於副食品的接觸時間可能都太晚或速度太慢了!

4個月就可以接觸副食品

許多寶寶到了6個月才吃副食品,其實4個月就要開始接觸了,除非是寶寶吞不下、吐出來,或是寶寶看爸媽吃東西根本沒有興趣,可能可以稍微延後接觸副食品的時間,否則當寶寶看到爸媽吃東西,就目不轉睛地盯著看、小嘴巴小手也很興奮想吃的樣子,就表示寶寶已經準備好嘗試副食品了。

若沒過敏,添加速度可快

不僅接觸副食品的時間較晚,添加的速度也較慢!根據兒童健康手冊的建議,一次加一種新東西,4~7天再加新的食物。羅巧微醫師解釋,基本上前幾種食物的添加可以按照這樣的速度,因為還不知道寶寶是否很容易過敏,若發現寶寶不會過敏,添加的速度就可以快一點,1~2天或2~3天即可加一種新的食物。

在診間,羅巧微醫師就曾看到整個人呈現黃澄澄狀態的寶寶,一問之下才知道爸媽幾乎只提供紅蘿蔔、地瓜、南瓜…等「安全食物」給寶寶吃,因為許多爸媽擔心寶寶過敏,於是讓寶寶吃了紅蘿蔔,發現寶寶可以接受紅蘿蔔,就一直吃著紅蘿蔔。

羅巧微醫師提醒,食物多樣化對於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不但關乎於營養的均衡攝取,對於預防過敏也是有所影響。

對於寶寶的副食品,羅巧微醫師通常是自己製作,根據大人當天吃什麼,就從中取幾樣食材來打碎,打到像是粥狀,但帶有顆粒狀,或是讓寶寶自己拿著吃的手指食物。

延伸閱讀:菜鳥爸媽輕鬆上手!0~1歲副食品添加指南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採訪撰文/陳萱蘋

諮詢/國泰醫院兒科主治醫師 羅巧微

攝影/兒童拍拍

梳化/Amber

演出/mom:羅巧微、baby:Lucas、Emilia、Nat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