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學習當爸媽

孩子有「情緒障礙」?可能是爸媽的管教方式出問題!

家中的孩子時常哭鬧、講都講不聽,這樣就是「情緒障礙」嗎?其實大部分的孩子都沒有長期的情緒問題!在帶孩子前往醫療院所求助之前,爸媽應該先檢討自己的教養方式並做些改變,有時候可能是爸媽的管教方式養成孩子的壞脾氣!
孩子有「情緒障礙」?可能是爸媽的管教方式出問題!

 

開心、悲傷、害怕、緊張、生氣…這些都是情緒,每個人從出生開始都會有情緒。那麼什麼是「情緒障礙」呢?

「情緒障礙」是什麼?

為恭紀念醫院兒童心智科主任吳四維表示,從醫療層面來看,教科書沒有對於幼童的「情緒障礙」進行定義,不過,一般來說,「障礙」指的是當某些行為或情緒已經影響到正常人際關係、學習狀態或是生活作息,且此情況已持續超過一段時間,都沒有辦法糾正回來。

因此,「情緒障礙」應該包含以下3個要素:

要素1、影響人際、生活及學習

情緒已影響到人際互動(如:孩子與家人、同學的相處不佳,或孩子因此而打人);生活作息(如:因為一直發脾氣而使得吃飯時間不規律、晚上睡不著覺);學習狀態(5歲前的孩子雖較少會有學習問題,但可能出現拒絕上學、上學之後無意參與,或已建立的生活能力突然喪失,本來可以自行控制大小便,現在卻拉在褲子上,本來半夜想廁所會自行醒來,現在卻會尿床)。

要素2、持續一段期間且頻率高

以孩子來說,若一星期出現3次以上,也就是一週中有將近一半的時間有這類困擾。倘若只是偶爾或短期出現的事件(像是只有2、3天),應該先觀察不必急著認為孩子有問題需要幫忙。

一般來說,孩子遇到困難能夠自我調適,像是經歷大地震,在震後的幾天可能會害怕睡覺,但幾天過後,情緒穩定了,就恢復到與原本一樣的正常生活作息,這樣就不會說是有障礙。

要素3、經過協助仍然無法調適

假如經過爸媽的協助與教育達一個月之久,孩子都沒有辦法調適改善,才會考慮可能是情緒障礙,並建議至醫療院所求助。

吳四維主任指出,並非一定要等到一個月才能帶孩子求診,這一個月時間是較開放的定義,希望家長應該先自行處理,倘若有改善,代表著孩子自己有復原的能力,不需要外在的幫忙,而不是在還沒有做任何處理之前,就帶來看診。

情緒障礙

常哭鬧、發脾氣就是情緒障礙?

爸媽心想我家的寶寶經常哭鬧、愛發脾氣,這樣是否有情緒障礙的問題呢?從上文可知,光是只有這樣的情緒不能夠稱之為「情緒障礙」,除非已影響到生活,所以醫師通常會詢問爸媽:

(1)這樣的狀況已經很久了嗎?是否反覆發生?

(2)這樣的情況對於生活是否造成影響?

吳四維醫師表示,如果孩子的情緒沒有對於生活什麼影響,雖然會發脾氣,但時間到了會吃飯、洗澡、入睡,也還可以和同儕玩樂,只能說個性或者人格特質,不能稱之為「情緒障礙」。

孩子愛發脾氣可能是爸媽養成的

在門診之中,吳四維醫師曾看到很愛發脾氣的孩子,但生活各方面都還算穩定,追根究底找出原因,可能是爸媽面對孩子的處理方式不恰當,使得孩子常以哭鬧獲得自己想要的。

孩子一哭鬧,爸媽就拿玩具、糖果…孩子喜歡的東西來安撫孩子的情緒,孩子就學到──如果我搗蛋,爸媽就會給我東西,孩子因而使用此方式得到他想要的,這時候可能就不是孩子的脾氣不好,而是孩子已經習慣用這個方式跟爸媽索討東西,而且每次都會成功,這樣的情況當然就不能說是情緒障礙了。

情緒障礙

孩子有情緒障礙的常見原因?

單純的兒童期情緒障礙並不多見,倘若孩子有問題的情緒表現,大多是合併其他問題一起出現。

1、發展遲緩

發展遲緩的孩子本來就是情緒障礙的高危險族群,因為有些事情沒有辦法達成,因為挫折感而生氣或哭鬧。如:語言能力不佳(無法表達自我想法,每次說什麼爸媽都聽不懂)或是動作發展不良(動作協調性不佳,走路頻頻跌倒、積木總是疊不起來)的小孩,就常會以哭鬧的方式來面對挫折。

2、自閉症

自閉症的孩子固執與堅持度很高,抗拒改變 ,自我調適能力又很差,如果環境稍微有變化,通常就會發起情緒,常常會打人、打自己或摔東西、破壞東西,很難安撫。這些孩子的問題情緒表現,常源自於自閉症,而不是單純情緒障礙。

3、過動症

基本上,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的孩子, 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常處於發呆與晃神的狀態,活動量需求大,且自制力差,所以通常被要求乖乖地坐在那裡不要動時,雖然孩子想要控制自己的身體,但卻做不到的,做不到的結果就是受到家人的責罵,孩子因此有情緒上的過度反應,有可能出現情緒障礙。

4、其他身體毛病問題

倘若孩子本身有癲癇、氣喘、過敏、腸絞痛…等身體疾病,常導致孩子的身體時常處於不舒服的狀態,這個時候孩子也很容易情緒不穩定。

性別是否有差異?

爸媽是否常會覺得男孩子較容易出現情緒與行為問題?其實,在臨床上,情緒障礙的男女比例是差不多的,差別在於男女生的表現不同。

然而,為何感覺有情緒障礙的孩子是以男生居多呢?吳四維醫師解釋,這是因為男生大部分是以出手打人、破壞東西…等攻擊行為為表現;女生大多是內向焦慮為主(如哭泣、害怕、不說話)。當你不說話,沒有人會認為有問題,但如果是動手打人,人家就會說你有問題,男生因為容易被注意到,而好像是感覺男生比較多。

爸媽處理得當 孩子情緒變動不大

情緒障礙只是一個表述性的象徵,而不是一個疾病的診斷,有很多的疾病都會合併有情緒問題,若確實不是導因於身體疾病或者像自閉症、注意力缺失過動症時,才會考量是單純的情緒障礙。

如果孩子是單純的情緒問題,就要看爸媽如何處理以及處理方式是否恰當?若是處理方式是適當的,很少孩子會有很大的情緒變動。

鼓勵、支持及陪伴

談到情緒,也要提及個性與特質,有些孩子的個性較為內向,對於陌生環境較害怕,但不等於他永遠不敢接觸新環境,他需要的只是多一點的時間調適與鼓勵;而活動量大的小孩,若不給予其適當的活動空間與時間,情緒的穩定性也會很差。

然而,有些爸媽很急,一定要立馬孩子去做某些事,這樣的結果就是「你每次叫我去的那裡,我都不太敢去,但你又一直逼我去,我只好就用逃避或哭鬧方式來回應。」

需要一段時間調適

吳四維醫師表示,既然稱之為「個性」就是可以調適的!個性不是一種疾病,原本害羞的個性還是可以面對遭週人群,並不會因此受到影響,只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調適,此時爸媽的態度應該是堅持地在旁邊鼓勵著孩子,而不是逼著他馬上去做。對於個性外向的孩子,爸媽也應該以運動活動的方式來疏導,對於孩子的情緒會有一定的幫助,而不是限制著孩子,不可以動、不准踫!

要瞭解自己的孩子

回過頭來說就是爸媽要瞭解自家的孩子,不會硬逼著他做違背著個性的事,頂多就是鼓勵、支持著孩子,千萬不要讓孩子感覺爸媽不理我,我要自己面對,雖然這樣的方法也有可能會成功,但多數的孩子會因此而過度害怕,以後都不敢面對這樣的環境,對於孩子的情緒成長反而沒有幫助的。

 

那麼,爸媽又該如何照顧有情緒障礙的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