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長牙了!聽說長牙容易發燒,這是真的嗎?讓牙醫師告訴你!
張凱迪醫師表示,寶寶長牙時間平均在出生6個月左右,有些較早,有的較晚。有極少數在媽咪肚子裡就長牙,或出生一兩個月長牙齒,這都不是正常現象,主要擔心長牙時間過早可能影響吸奶,或因為非正常長牙,牙齒不穩定,建議求診兒童牙科醫師。
常聽老一輩說幼兒長牙很容易發燒,這是沒有科學根據的,寶寶長牙多數不會有特別症狀,只是出生6個月正處於免疫力較弱的階段,尤其現在病毒多,包括腸病毒、感冒病毒等感染較常見,一感染會有發燒現象,是時間點的巧合,讓家長誤以為發燒和長牙有關。
大部分寶寶長牙不會有不舒服情形,較可能是當牙齒要突破牙肉出來時,牙肉有可能紅腫不適,不過只要長出來,紅腫症狀便自然消失,家長除了寶寶的生活照顧之外,出生6個月開始,要觀察口內是否有白色牙齒長出來,一旦開始長牙,務必做好口腔清潔。長牙過程長達2年以上,雖然多數不會有不適症狀需要緩解,但如果都不刷牙,容易因奶渣或食物殘渣留在口腔,在長牙過程引起牙肉紅、腫痛及發炎情形。
延伸閱讀:常見傷害乳牙的10個危險因子
新手媽咪為剛長牙的寶寶清潔牙齒難免手忙腳亂,建議發現孩子長第一顆牙,就應該尋求兒童牙科醫師協助教導口腔清潔的技巧,最晚不要超過1歲。張凱迪醫師表示,健保給付6歲以下的小朋友每半年接受一次塗氟,一長牙就可以開始,氟化物能有效預防蛀牙。長第一顆牙就應該開始定期檢查,一般3~6個月看一次,但也要看寶寶牙齒狀況,蛀牙風險高或已經有蛀牙,建議每3個月回診。就診除了塗氟,更重要是由牙醫師指導家長如何給寶寶正常的飲食以及口腔清潔的衛教;另一方面,家長也可以和牙醫師建立良好關係,對日後寶寶的牙齒保健有很大的幫助。
6個月開始長牙,剛好是寶寶開始吃副食品,或由原本母奶改喝配方奶的階段,只要有添加米精、麥精、米飯類或是配方奶,都會增加蛀牙機會,口腔的清潔更重要,一天至少要清潔兩次,分別在白天用餐後以及睡前。此外,由於夜間喝奶會提高蛀牙風險,可以的話,應慢慢減少夜奶次數,能戒掉最好,不過若是高需求寶寶,建議晚上喝完奶一定要清潔口腔。
剛長出的門牙可用紗布巾或矽膠指套清潔,1歲以後,後面乳臼齒會長出來,就不建議再用紗布,而要改以軟毛小頭牙刷清潔。至於清潔過程的力道和技巧,可以請牙醫師指導。家長常抱怨寶寶不給刷、不喜歡刷牙,口腔黏膜是很私密的地方,不願意給別人碰觸是很正常的,但不能因為寶寶討厭刷牙,刷牙會哭會排斥而放棄,這樣很容易提高蛀牙機率,造成後續更多問題,建議越小練習刷牙,讓寶寶習慣大人碰觸口腔,就越不會排斥、抵抗。清潔過程由媽咪抱著寶寶,讓寶寶躺著刷,不需太用力,每兩顆牙齒來回刷10次。
長輩會認為「乳牙蛀了沒什麼關係,反正將來恆牙會長出來」,這是錯誤的觀念,乳牙一旦蛀了,會跟大人蛀牙一樣腫、痛,嚴重還可能導致蜂窩性組織炎;而牙齒蛀的嚴重,也會影響孩子的美觀以及自信;此外,每一顆乳牙下方骨頭裡有對應正在發育的恆牙,因蛀牙而產生嚴重感染,將影響恆牙牙胚的健康;假如因嚴重蛀牙必須將乳牙拔掉,會使口腔內牙弓空間變小,將來恆牙排列空間不夠,所以有沒有照顧好乳牙,影響非常大。
幼兒早期齲齒是臨床常見的幼兒牙齒問題,主要是喝奶後未清潔造成,現在漸漸有很多家長很重視,並確實做好乳牙的清潔,只要每天固定做好清潔,就不會讓喝奶影響到牙齒健康。此外,寶寶口腔期喜歡咬東西,可以給固齒器、磨牙棒滿足需求,以免將來衍生出吃手指的習慣。
家長(尤其長輩)最嚴重的錯誤觀念是認為乳牙早晚都會換,不一定要刷牙,或已經蛀牙也不一定要處理。
此外,寶寶長牙是一顆一顆長的連續過程,不是依照順序,通常一開始先長下門牙,再長上門牙,再長後面乳臼齒,中間犬齒會先空著,之後再長,媽咪容易誤以為寶寶有缺牙。有的寶寶一次長兩顆,有的一次一顆,會因人而異。
大部分乳牙之間會有一些空隙,其實這是好現象,因為未來恆牙會比乳牙大顆,有空隙才能容納將來長出的恆牙,不用提早擔心必須要做矯正。
張凱迪醫師也特別強調,目前已知蛀牙是細菌造成,在照顧寶寶過程應注意避免口水接觸(包括親吻、餐具的使用等),照顧者一定要確實做好自己的口腔清潔以降低口腔內細菌量,以免增加寶寶蛀牙的風險。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採訪撰文/林嬪嬙
企劃編輯/湯佳珮
諮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牙科醫師 張凱迪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
model/侯苡彤(※人物與文章主題無關)